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827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答案】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一项按企业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假定该项设备仅能用于起初设计的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没成本。因为该设备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从而这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不管购置该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这项支出己付诸东流,不应该影响当期的决策。

2.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3. 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

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4. 经济租金

【答案】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

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所示。图中要素供给曲线S 以上、要素价格R 0以下的阴影区域AR 0E 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 0EQ 0。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 0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OAEQ 0。因此,阴影部分AR 0E 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显然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简而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5. 规模报酬递减

【答案】把生产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扩大相同的比例,所增加的产品产量比例或是大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小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等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增,等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小变,小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便是规模报酬递减。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

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6.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MRP )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总是使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等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耗费的成本,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里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雇用最后一个单位劳动

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指要素的边际产品(MP )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每个厂商来说,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 )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即MR=P,所以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价格,即MR

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卖方垄断剥削

二、简答题

7. 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请说明理由。

【答案】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理由如下:

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特征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对应于特定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

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变动。

8. 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时,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什么?

【答案】(1)劳动需求曲线是反映劳动需求与工资水平的曲线。经济学认为,劳动需求来自于厂商,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MP L )。

(2)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增加的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同时这些产量以市场价格出售,所以劳动的一个单位使用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即VMP=P·MP 。而厂商面对的劳动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厂商的劳动边际成本为劳动的价格,它不随厂商使用劳动的多少而变化,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成本等于劳动的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