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6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答案】(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之一。在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上,重点要做到:
①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②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增加其资本金,提高其透明度。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并把由中央银行推荐上市改为商业银行申请上市,中央银行提供金融监管信息。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现代银行制度进行综合改革,稳步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和金融机构。
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④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的合作,沟通信息,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⑤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外汇管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本币与外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认真实行人民币经常项下的可兑换,切实加强资本项目的管制,为今后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工作进程创造条件。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①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③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④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公共工程管理。
⑤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⑥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⑦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⑧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
⑨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总之,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机制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系。
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小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支付短缺而形成的危机状态,严重的将使国民经济崩溃。
(2)金融风险。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创新,投资和金融自由化速度加快,国际游资和投机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全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外贸依存度加大,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加大,国家产业的开放,日益对民族产业带来强大冲击,产品和贸易被外资控制,一旦国际市场波动过大,就会将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危机。
(4)资源被侵害。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的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往往受到大国的凯觑,资源被侵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为争夺资源,甚至可能演化成战争。
(5)信息和技术损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和技术共享和自保并存。在一定时效内,经济信息和技术具有排他性,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的外泄也将危害经济安全。
此外,生化、毒品、经济犯罪、恐怖活动等也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3. 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资本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因此,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
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2)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会遇到困难。
(3)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4. 简述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
【答案】(1)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由于各单个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它们的循环和周转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这种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2)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同单个资本运动一样,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在内,是由于个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者出售消费品并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这部分资本的循环正是通过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般商品流通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 谈谈资本经营的特点及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答案】(1)资本经营的特点
资本经营的特点可以通过与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相比较看出:
①资本经营的内容和对象的差异。一般企业经营所关注的是向市场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等等:资本经营一般不注重资本的物质内容,而主要着眼于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