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比例。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2. 完全垄断

【答案】完全垄断是指与完全竞争相反的、完全排斥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卖方,但有许多买方,称为“卖方垄断”:如果只有唯一的一个买方,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如果只有唯一的但有许多卖方,称为“买方垄断”:如果只有‘个卖方,而且只有‘个买方,称为“双边垄断”。一般情况下,垄断常单指卖方垄断。垄断的主要特征有:

(1)卖方垄断企业的产品独特,很难找到替代品。

(2)存在市场势力。卖方垄断企业具有控制产品价格和产量的能力。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卖方垄断市场一般具有较低的产量和较高的价格,企业产品的定价高于边际成本,会产生垄断利润,往往导致社会经济福利和效率的损失。

(3)存在着新企业进入的障碍。一种进入障碍主要是由政府干预形成的,即存在行政壁垒,如完全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垄断,或由政府授予私人企业对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独家经营的专营权等; 另一种进入障碍主要是由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原因形成的,如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而市场需求又只适合一个企业存在,这便形成自然垄断。

完全垄断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少见,但对完全垄断的分析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

3. 二元经济

【答案】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还要加上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约束)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种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

产、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收入只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乡村农业部门; 另一种是以现代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促进二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的现代经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4. 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表现为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是:

(1)在法律地位上,公司是企业法人。一方面,公司是独立于其出资者之外的法人实体。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则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另一方面,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按照市场需求,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在法律责任上,股东与公司具有不同的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3)在内部管理制度下,公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5.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的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利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 三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或权利要求,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

6. 抽象劳动

【答案】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

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7.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的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生产中的矛盾,刺激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利于协调部门比例,改进地区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改善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和弱点,促使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结合。

②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通过国有垄断资本的活动和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和经济计划的实施,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发生了变化,经济危机时间缩短,危机程度减轻,生产过剩规模缩小,危机破坏力减弱。

③国家通过税收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技研究,投入私人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大型工程或耗资巨大、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部门,使战后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④国家用其巨额投资,促使垄断资本加强科技的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竞争能力,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国家用其掌握的财力资源,建立和发展数额巨大的国有经济,可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任何私人垄断资本所无法比拟的。

⑥国家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组织、参与、兴办一些投资巨大、风险大、利润无保证的事业,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⑦国家利用经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方向进行调节,对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较长一段时期里的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成效是有限的,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不可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波浪式的发展过程,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都曾出现和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资本主义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衰退、停滞、低速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同时并存。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干预和调节虽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可以改变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表现形式,却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发展规律,无法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