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一个被试在一个心理测量中的得分处于第94个百分位,意思是( ) 。
A. 这个被试正确回答了94%的题目
B. 这个被试的得分超过了94%的标准化样本
C. 这个被试的得分超过了6%的标准化样本
D. 上述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所对应数据的值就称为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可表示为:一组n 个观测值按数值大小排列。如,处于p%位置的值称第p 百分位数。
2. 在项目反应理论双参数模型中,能够直观地描述被试正确作答概率与被试特质水平关系的是( )。
A. 区分度与难度
B. 项目信息函数
C. 项目特征曲线
D. 测验信息函数
【答案】B
【解析】项目特征曲线,以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了复杂的函数公式。图中直角坐标的横轴是潜在特质变量,纵轴是的函数的值可以看作是潜在特质值为的被试在该试题上正确作答的概率。
3. ( )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分成两类的相关计算。
A. 点二列相关
B. 二列相关 C.
D. 积差相关
【答案】B
【解析】两个连续变量,一个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的是二列相关。
4. 在团体内,常模不包括( ) 。
A. 百分等级分数
B. 标准分数
C. 比率智商
D. 离差智商
【答案】C
【解析】常用的团体内常模包括:①百分等级分数:表示标准化样本中低于某一特定原始分数的人数百分比。②标准分数:按照分布的标准差来表示个体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③离差智商:离差智商实际上是标准分数的另一种变式。
5. 以下情况中,无法使用再测信度的是( )。
A. 所测量的心理特质随个体发育而逐渐变化
B. 遗忘与练习的效果相同
C. 前后两次施测期间被试的学习效果不存在差异
D. 目标测验属于人格测验
【答案】A
【解析】再测信度是指计算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的相关来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再测信度使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因为如果心理特性不稳定,那么测量结果的不一致很可能是被试水平的变化所致,而不能说明测量工具是否稳定。
6. 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 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 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 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答案】B
【解析】书本中对测量的定义是“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7. 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是60分,某儿童所得的算术成绩也是60分,可以表述( ) 。
A. 该儿童可以上6年级
B. 该儿童的智商较高
C. 该儿童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
D. 该儿童的数学较差
【答案】C
【解析】年级当量只能说明被试的受教育水平属于哪一个年级的水平,无法对儿童的智商进行判断。由于没有给出儿童的年龄,因此,也不能对儿童的成绩进行评价。只能得出该儿童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
8. ( )测验通常用于预期个体在职业、训练课程或教育中的成功。
A. 智力
B. 性向(能力倾向)
C. 成就
D. 推理
【答案】B
【解析】能力倾向测验是对人的不同能力因素水平和观测将来从事某种专业或工种活动能力的测验。通常能够预测个体在某种职业或者教育中所能获得的成功。
9. 为了规范和维护心理测验工作的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颁布了( )。
A. 《计算机化测验学解释指南》
B. 《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C. 《心理测验管理》
D. 《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
【答案】B
【解析】针对滥用和误用测验的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10.下列选项( )是正确的测验观。
A. 所得结果绝对可信
B. 无使用价值
C. 决策的辅助工具
D. 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答案】C
【解析】正确的测验观是:①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②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二、名词解释
11.艾森克人格问卷
【答案】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人格问卷。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可测量的特质构成的。他提出人格特质可用两个独立的基本维度描述:情绪稳定性——神经过敏、内向——外向,这两种维度都是连续的,后来艾森克又补充了精神质这一维度。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