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的商业化浪潮,中国传媒界出现了一波新闻记者“明星化”现象。
2010年,随着央视记者芮成钢在韩国首尔举办的G20峰会上“代表亚洲”的言论;2013年,由央视记者柴静和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引发的“挺柴”和“劈柴”运动这两起因明星记者引起广泛争论的事件,新闻记者的“明星化”现象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开始引发大家的思考。因此,本文选取了这个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
本文从概念上明确了“明星记者”、“记者明星化”的具体定义,从美国新闻主播明星制度探询记者明星化的起源,并对中国当代新闻界泛明星化现象的现状进行剖析。将中国明星新闻记者分为三类:品牌型明星记者、公益型明星记者、娱乐型明星记者。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位著名记者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各类型明星记者的成名路径和优势、劣势。媒体塑造品牌型的明星记者,有助于实现记者和媒体品牌的双赢,能保障传媒市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记者的个人风格和价值取向有可能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破坏其所在媒体的品牌公信力;公益型明星记者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但也会造成记者对自身定位的迷失;而娱乐型明星记者一些过于娱乐化的行为,可能会扭曲大众对记者职业形象的认知,质疑其新闻报道的可靠性,不值得媒体提倡。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最后,结合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记者的正确定位进行分析,为“明星记者”向“名记者”转型提出可行建议,并从记者、媒体、受众、社会等角度,找出如何正确地、理性地应对新闻记者明星化现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