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881世界经济理论综合考试(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2.

证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

, , )。 (y :总需求,P :

价格水平)的斜率为负数(设

【答案】总需求函数表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IS 曲线方程为:

LM 曲线方程为:

把方程①和方程②联立求解得:

整理得:

因为所以即总需求函数的斜率为负数。

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是存在两难选择问题的,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要同时满足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需要,而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冲突,导致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达到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如在内部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情况下,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这就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继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为了改善国际收支情况,需采取紧缩性政策,但这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的衰退,此时就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2)经济均衡的调整

为了达到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均衡,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诸如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和经济管制的方法。具体包括:

①财政手段。通过扩大、紧缩各种财政支出,增减各种税收,加强或削弱国家采购等做法可以调节就业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

②货币手段。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调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出口等,促进一国经济恢复均衡。

③支出转换手段。如通过货币对外汇率的变化,例如本币对外币升值或贬值,影响进出口,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④经济管制。采用各种法律、法令、行政和管制等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朝预定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宏观经济一般可以从失衡状态中得到调整,逐步恢复到均衡,达到较为理想的增长或发展状态。

(3)政策搭配

按照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主张,采用财政手段来调节国内的均衡,即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采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治理;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采用货币手段来调控对外均衡,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调整;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整,这样比较容易达到对内、对外的同时均衡,如果政策搭配不适宜,就有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4. 请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公式和图形分析“计划生育”的经济意义。(提示:可以从经济稳态

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日增长率之间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率之间关系等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n 是给定的。下面分析,假定人口增长速度发生变化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与劳动收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图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与长期增长

假定在初始状态,人均资本与人均产出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如图中的A 点所示。假设经济活动主体实施计划生育,一次性地把人口增长率从n 永久地降到n' 。从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率从n 下降到n' ,意味着对任何人均资本存量,尽管投资没有变化,但人口对资本存量的“稀释”作用下降了。因此(n+δ)k 向下旋转到(n'+δ)k ,这时人均资本k 会不断增加,直到经济体最终达到新的稳定,即图中的A' 点所对应的k' 。

比较图中的新旧稳定状态A 点和A' 点可知,人均资本提高了,从k 、提高到k' ; 相应地,人均收入水平也提高了。经济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还是为零,这意味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经济体的长期增长速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稳定状态人均资本的关键因素:人口增长越慢,经济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就越大,人均收入(产出)水平就越高; 反之,人均资本就越少,人均收入就越低。

(2)控制人口增长可以带来短期经济增长,但并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5.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 )而不是y=c+i+g+tr +(x-m )?

【答案】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造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