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灼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 休漠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而,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构假定前提下,休漠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①外汇汇率是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入、输出点时,将会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各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这样就会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止。这种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对商品需求下降→物价下降→出口成本下降使出口增加→黄金流入→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对商品需求上升→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使出口减少→黄金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对自发调节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它强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新古典学派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将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首先,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汇率下降,外汇投机商预测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汇率下跌只是短期现象,因而会将投机资金投向逆差国。其次,贸易商亦会同样预测逆差国扩率不久会回升,因而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引起国外短期资金流向逆差国。再次,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与信用紧缩,因而,利率上升,这又会引起“套
利”的资金流入逆差国。以上几种因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加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调节能力。
2. 国际货币市场的分类。
【答案】国际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际短期资金交易的市场。按照+同的借贷方式,国际货 币市场一般可分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
(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即银行对客户提供一年或一年以内短期贷款的市场。按照借贷对象的不同,又可 以分为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和银行短期借贷市场。国际银行同业拆放主要是跨国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 金的+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国际银行短期借贷主
要是指跨国银行对各国政府、跨国公司、进出口企业等客户提供资金融通借贷。
(2)短期证券市场。短期证券市场是国际间进行短期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短期有价证券种类繁多,一般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贴现市场。贴现市场是对未到期的票据按贴现方式给予融资的市场。贴现市场上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 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国库券和其他短期政府债券等,贴现业务的经营者即贴现商主要是商业银行、 贴现公司、票据经纪商和票据承兑所。
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 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 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宄,是以货币金融角 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在西方的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 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 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含义。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是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分别进行的。而在不同的汇率 制度下,又有资金完全流动、不完全流动和完全不流动三种情况。
①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a. 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在短期内,财政支出扩大,利率上升, 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恶化;在长期内,利率进一步上升,收入与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到期初水平,仅基 础货币总支出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这说明,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在长期是无效的。第二,货 币政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在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恶化:在长期内,收入、 利率与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到期初水平,仅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这说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 变量的影响在长期也是无效的。
b. 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在短期内,利率上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依资金流动性高低的差异而存在多种可能;在长期内,利率和国民收入依资金流动性高低的差异而存在 多种可能,但同期初相比,利率与收入都有提高。这说明,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是有效的。第二,货币政策。以扩 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在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恶化;在长期内,收入、利率与国际收支状况均 恢复到期初水平,仅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这说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在长期也是 无效的。
c. 资本完全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财政扩张不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的较大幅度的上升。此时 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有效的。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
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 政策是无效的。
②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a. 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国民收入提高、 利率上升以及本币贬值。此时,财政政策是比较有效的。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扩
张会引起收入提高、利率下降, 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这说明,货币政策也是比较有效的。
b. 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收入与利率,但对汇率的影响则 必须依资金流动性的不同而具体分析。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第二,货币政策。扩张性货 币政策可以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对利率的影响则难以确定。可见,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c. 资金完全流动时。第一,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本币升值,对收入、利率均不能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无效的。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扩张会使收入上升,本币贬值,对利率则无影 响。可见,此时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4.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拮施。
【答案】(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门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小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 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④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友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小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