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总需求一定会有扩张作用么? 请分析一下本币贬值对总需求产生扩张作用的机制。
【答案】(1)汇率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扩张性影响,又有紧缩性影响。 ①货币贬值要带来总需求的扩张,至少需要满足三个前提:第一,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第二,贬值伴随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第三,贬值后,生产随总需求扩张而扩张,也就是要存在可用于生产扩张的劳动力、土地、技术等闲置生产要素。贬值虽然能带来总需求扩张,但生产效率不能在短期内提高,生产的扩大旧只能采源于新投入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从而,贬值所带来的经济扩张是一种外延型的扩张。
②本币贬值在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时,也有可能同时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高新技术、设备、能源以及粮食等需求弹性很低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必要。本币贬值后我国货币购买力的较大部分将转向这些进口商品,从而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这实际上是本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可称为“贬值税”或“贬值税效应”。
第二,本币贬值可使出口行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增加,两者都会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为控制物价上涨及在存有货币幻觉的前提下,实际工资的增长可能滞后于物价的增长。在我国,就货币幻觉而言,己经变得淡薄,在沿海大中城市尤其如此。因此第一个因素即控制物价上涨的企图,对实际收入和总需求的影响更大。此外,我们设想企业的边际进口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边际进口倾向,收入有利于出口行业的再分配,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将相对下降,从而总需求相对下降,这是“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三,从货币理论和金融资产的角度看,本币贬值使本国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尤其是外币资产的能力下降,它把较多的本国购买力转移到了相同数量的外币资产上,从而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这是“货币资产效应”。
第四,“债务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本币贬值后,偿还相同数额的外债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当外债还本付息额较大时,贬值必会引起国内总需求下降。
由此可见,汇率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并不一定会有扩张作用。
(2)本币贬值对总需求产生扩张作用的机制
本币贬值,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此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増加,本国出口数量增加,进口数量减少,数量效应大于价格变动的效应,最终,本国出口金额增加,进口金额减少。自主支出的数目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进而会导致本国的总需求增加。
2. 如何搭配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答案】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与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存在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两方面的经济目标。所以,只要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使用,就有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图1 财政政策与货币
图1说明了政策搭配原理,图中横轴表示利率水平,代表货币政策;纵轴表示财政支出水平,代表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盈余;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赤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赤字;失业
国际收支盈余;失业
BB 线为外部均衡线,该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一定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而达成的国际收支均衡状 态。BB 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这是因为,当利率提高时,会导致外部资本流入,且紧缩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减少——两者都会导致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增加,方能对国 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际收支均衡。BB 线左上方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 支出水平,导致进口增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所带来的进口减少程度,从而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同理, BB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发生了国际收支盈余。
YY 线为内部均衡线,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YY 线也是 正斜率。这是因为,利率提高时,国内需求紧缩,促使就业和物价水平下降,国内总需求低于总供给。这时,必 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方能对国内的总供求失衡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内总供求均衡。YY 线左上方 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支出水平,导致国内总需求扩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 所带来的总需求减少程度,从而发生供不应求,出现通货膨胀。同理,YY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国内需求不 足,存在失业。
BB 线较为陡峭,这是由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的。利率提高,不仅紧缩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减少,还带来外部 资本流入,这样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促使国际收支盈余。而财政支出增加,仅仅是扩张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增加,也即只从经常项目一个方面对国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
也即财政支出的力度要足够大。要达到均衡,这个反向作用必须足够大,这样,利率小变动一下,
财政支出就会大变动一下。而利率和财政支出变动对国 内总供求的影响,由于不涉及国际资本流
动,故而YY 线较为平坦。由于两条线一个较陡峭,一个较平坦,必然 会存在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E 就是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点。
蒙代尔得出了他的政策“分派原则”在固定汇率制下,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
外部均衡目 标分派给货币政策,方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这即是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见表1)。依据这样的思 路,有一个最佳政策配合的设计:
表1 不同失衡状态下的最佳政策配合
和所有的理论模型一样,面对实际经济生活,“政策搭配理论”用于实践会受到很多制约。但是它大大开阔 了政策制定者的思路,有助于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
3. 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这一分析方法与其他理论有什么区别?
【答案】(1)资本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对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极为频繁而且波幅很大。这启发人们将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这一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在分析汇率的决定时应采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这一分析方法被统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汇率理论的重要一派。
资产市场分析有三个假定前提:
①外汇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的当前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
②一国的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主要是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包括外国债券和货币存款)市场;
③资金完全流动,套补利率平价(CIP )始终成立。
(2)与传统理论相比,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两点不同。
①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对于普通商品而言,价格是供求曲线相交的结果,只有当影响供求的实际因素变动,例如收入提高后,价格才随供求的变动进行调整。而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反映的是对这一资产持有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换句话说,一种资产价格的变动,是由于整个市场改变了对该资产价值的评价,因此在供求关系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根本变动的情况下,资产价格也有可能发生变动,甚至是相当大的变动,其表现就是交易者直接标高或标低价格。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
②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普通商品市场不同的是,资产市场对未来经济条件的预期会非常迅速地反映在即期价格之中,因此对资产价值评价的改变在相当程度上起因于预期的变化。这就导致在现实经济条件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汇率仍然可能出现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