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燕山大学材料科学学院、重型机械协同创新中心B04材料科学综合之材料科学基础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晶格常数

【答案】在材料科学研宄中,为了便于分析晶体中粒子排列,可以从晶体的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通常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晶格常数指的就是晶胞的边长,也就是每一个立方格子的边长。沿晶胞边方向且长度与边长相等的矢量称为晶胞基矢,分别用a 、b 、c 表示。晶格常数是晶体物质的基本结构参数,它与原子间的结合能有直接的关系,晶格常数的变化反映了晶体内部的成分、受力状态等的变化。

2. 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答案】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按其性能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其中,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可溶、可熔;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不溶、不熔。利用加热和溶解的方法可将热固性和热塑性材料分辨出来,常用的识别高分子材料的简便方法有经验法、燃烧法、溶解法、仪器分析法等。

3. 反应扩散

【答案】反应扩散是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过程。即在固态扩散的过程中,如果渗入元素在金属中溶解度有限,随着扩散原子增多,当渗入原子的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则形成不同于原相的固溶体或中间相,从而使金属表层分为出现新相和不出现新相的两层的过程。

4. 再结晶

【答案】再结晶是指形变金属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通过新的可移动大角度晶界的形成及随后移动,从而形成无应变新晶粒组织的过程。

5. 过冷度

【答案】过冷度是指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相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6. 配位数

【答案】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二、简答题

7. 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的RoHS 指令(现已成为法令)要求禁止哪些有害物质? 其最高允许含量分别是多少? 替代有铅钎料的主要钎料系统有哪些?

【答案

Polybrominated ,0.1%)、多溴二苯醚(PBDE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0.1%)。替代有铅钎料的主要有:

8. 在立方晶胞内画出

【答案】如图所示。

晶面,以及晶向。 系统。

9. 分析层错能对金属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答案】(1)高层错能金属热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回复软化;

(2)低层错能金属热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再结晶软化,其应力-应变曲线有不同特点。

10.举例说明材料的基本强化形式有哪几种,并说明其中三种的强化机制。

【答案】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材料的强化。其强化基本形式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化晶粒强化等。

这些强化方式总的来说是向晶体内引入大量晶体缺陷,如位错、点缺陷、异类原子、晶界、高度弥散的质点或不均匀性(如偏聚)等,这些缺陷阻碍位错运动,也会明显地提高材料强度。 (1)固溶强化:无论是代位原子或是填隙原子,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原子偏聚而形成气团。对代位点阵来说,当溶质原子比溶剂原子的直径大时,溶质原子有富集在刃型位错受胀区的趋向;反之,富集于受压区。填隙原子则总是向受胀区富集。这种靠扩散在位错附近富集的现象,称为柯氏气团(Cottrellatmosphere )。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从而使强度提高。 (2)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在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

,解。时效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如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先产生GP 区,继而析出过渡相(0”及e' )

最后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相(0)。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阻碍着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作用,这就是“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

(3)加工硬化:冷变形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大量位错,这些位错部分成为不可动位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