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战略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协调机制
【答案】组织的协调机制包括六种类型: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预。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发布指示,监誓工作。
(3)工作过程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4)工作成果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
(5)技能与知识标准化。是指组织对其成员所应有的技能与知识加以标准化。
(6)共同价值观。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要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宗旨、方针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充分地了解组织的处境和自己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互相信任、彼此团结,具有使命感,使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达到高度完美的状态。
2. 低成本战略
【答案】低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成本的具体政策,在整个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的一种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验曲线概念的流行而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该战略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销售和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给予高度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题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成本领先战略的理论基础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曲线效益,这要求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否则,大量生产将毫无意义。
3.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4. 增加份额战略
【答案】增加份额战略是指企业人幅度地而且持续地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战略。这个战略一般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竟争地位。企业改变市场份额的幅度一般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结构而定。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化应是企业目前市场份额的100%~150%左右,最低不少于目前市场份额的50%。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企业则需要投入高于行业内同样规模企业的正常水平的投资。在具体做法上,企业除了自筹一部分资金以外,还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或在某些方面形成可以超越现有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促成市场份额的变化。
5. 行业吸引力
【答案】行业吸引力又称行业价值,是企业进行行业比较和选择的价值标准。影响行业吸引力的因素,有行业增长率、市场价格、市场规模、获利能力、市场结构、竞争结构、技术及社会政治因素等。评价行业吸引力的大致步骤是,首先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定出各自的权数:然后根据业务定出行业吸引力因素的级数,一般用1, 2, 3.4, 5表示; 最后用权数乘以级数,得出每个因素的加权数,并将各个因素的加权值汇总,即为整个行业吸引力的加权值。
6. 有形资产
【答案】有形资产,是指可以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清楚体现的资源。有形资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要的资源,是最容易判别的。它包括房地产、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有些类似的有形资产可以被竞争对手轻易地取得,因此这些资产便不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具有稀缺性的有形资产可以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7. 问题业务
【答案】问题业务是指在根据有关业务和产品的行业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市场份额标准划分的波士顿矩阵中具有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
(1)所在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
(2)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
8.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规模经济促成成本下降的原因是在某个时间里生产产品的数量,当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后,分摊到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金额减少。规模经济可能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领域有关,也可能只涉及其中一部分特定的经营业务和活动,这就要求企业有必要分别检测产品成本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把握住单位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关系。
二、思考题
9. 分析四种类型国际化战略的运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答案】企业根据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判断,以及所要采取的市场进入模型,可以选择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主要有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跨国战略、全球战略。各种战略的使用条件如
图
图国际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举措。 (1)国际战略国际战略,是指公司将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的
①适用条件。国际战略适用于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时,但是不适用于国外市场要求根据当地的情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情况。
②优势。国际战略使母国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带海外市场,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路,创造了价值。
③劣势。国际战略使公司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设备,形成重复建设,加大了运营成本。
(2)多国本十化战略
多国本土化战略,是指为了满足国外重要市场当地的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过完市场的战略。
①适用条件。当当地市场强烈要求根据当地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不考虑成本的问题时,应当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不适于成本压力大的行业。
②优势。此战略可以因地制宜的为当地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在国外市场的适应性。
③劣势。此战略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同时,过于本土化会使每个国家的子公司过于独立,总公司最终无法有效指挥子公司,无法将自己的业务向子公司转移。
(3)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观点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职能加以分散和配置,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综合一体化经营,努力降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