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论的移植中,特别是关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代科学综合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它标志人类进入了认识世界征服自然的新阶段。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深化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带来的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物的结构、层次、过程、关系和信息反馈等,突破了以往那种处理简单因素、静态、直线因果的分析方法局限性,从而把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发展、量变质变等范畴进一步具体化。
(2)系统科学关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结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指导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思维方式。
(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即从信息的获得、加工、传输和储存、使用过程来研究教学过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总之,应该看到,系统科学对诸多科学部门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专门的科学方法论,不仅涉及长期以来所研究的一般与个别、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范畴,诸如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等,随着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2. 联系实际,叙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调查人员无论是个人或集体,都应充分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应抓好如下几方面:
(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课题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2)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就是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调查对象要根据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来选取。不同的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3)起草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就是要调查的项目内容,它是搜集资料的依据。草拟调查提纲以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
(4)制订调查计划。调查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调查课题,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及范围,调查地点及时间,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步骤及日和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调查计划的制订要详细、周密、切合实际。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这里所说的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指规模较大的教育调查组或调查团的组织领导。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调查员要熟悉课题的有关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②调查组内的组织领导。领导组内的人员要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和制度。
③调查组以外的组织领导。主要是要争取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及有关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合作。调查前应派人或写信与调查对象联系,取得他们同意。
3. 简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具体表现在:
(1)理论研究是以已获取的各种客观的现实材料、已有的思想理论材料作为研究起点的; (2)理论研究是对感性认识或已有观念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再将形成的理性认识进行必要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是以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对教育问题进行概括研究;
(3)作为研究结果的表述,也总是力求达到符号化和形式化,使之成为严密的理论体系。众所周知,科学越发展就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相对性和间接性,正是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性,使教育理论家们能站在当代科学发展水平上把握教育基本问题的新的形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思辨性研究,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因此要看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注意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借助形象思维。作为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获得对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客观认识。
二、论述题
4. 试论述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以及呈现的新经验,为我们探讨以上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有利条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论基本原则: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研究需要培养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学习哲学。学习哲学,首先和主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是作为最一般的理论工具而发挥着方法论指导作用的。
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或者说,唯物辩证法是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它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范畴体系。
②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内容是:
a. 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整个物质世界以及每一个事物、现象都有自身的结构. 包含有不同要素、方面、关系,层次,组成一个个复杂系统,是共性与个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因此要力求全面性,把握研究事物的一切方面、联系和中介。同时,要在相互作用着的多种社会要素中找出最主要、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b. 世界上一切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和运动之中,事物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形式和运动发展的最深刻原因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要从事物发展、运动、变化中观察事物,而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其中矛盾分析法是最重要的认识方法。
c. 实践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实践的实质在于改造、变革。科学地认识社会,立足点必须是人类的实际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活动一一关注人所从事的活动、过程、条件及其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d. 世界上每个事物、现象都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要把握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性,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注意真理的具体性。
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a. 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列宁早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b.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进行现代教育研究的直接指导
这方面集中表现在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考察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教育活动,对教育活动的结构、方式、过程进行哲学思考。
c. 为教育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随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将开辟新的诸如教育主体论、教育价值论、教育活动论、教育认识论等研究领域,从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作为人类认识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认识的客体,只不过构成教育认识客体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经过改造、简化、典型化的。教育,在发挥使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广泛涉及这几个基本领域。正由于此,在教育研究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引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从而逐渐完善自己。
社会科学,在广义上是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研究领域,它是在理论上探索、重建、再现和预测人类的社会活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要获得社会科学的研究信息并加以科学的处理是十分困难的。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在其特有的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