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1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奥尔波特公式 【答案】奥尔波特公式是指由传播学者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流言流通量公式,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暖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即:R=IX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 证据的暖昧性)。这个公式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 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 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等)不足、状况的暖昧性、不确定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2. 受众的极化 【答案】受众的极化是指受众的极端分化,其主要表现为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媒体的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此观点由美国学者韦伯斯特(JamesG.Webster )提出。他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后会对其做出是否继续接触的反映,这种反应会在之后的表现中进一步加强。媒介新环境表现出两个特征一一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一一有助于受众极化。反映受众极化的指标有入户率、周累计收视率、周收视时长在累计收视时间中的比重,周均接触时长。 3.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4.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

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即所谓“打包,’)。

5.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己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二、简答题

6. 简述抽样调查法中的主要随机抽样技术。

【答案】抽样调查法中的主要随机抽样技术包括: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骸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其好处是能够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例如在以抽签方式抽选样本之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进行编号,并制作记入号码的同等数量的标签,从中随机抽出所需的样本数即可。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用于小规模的调查。在进行较大规模调查之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使用经过改进的其他随机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如居民名册、电话簿等)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出即可。抽选的间隔距离,用调查对象总数除以样本数的方法来确定。

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如果这种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抽出的间隔又与这种规律一致,那么就会使抽出的样本产生较大的误差。采用系统抽样法,要对此类情况给予充分注意。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分层抽样的好处是:

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

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

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4)多级抽样

又称多阶段抽样。这也是在大规模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全国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状况调查”的抽样时,可以把“县”作为第一级抽取单位,把“区”作为第二级抽取单位,把“家庭”作为第三级抽取单位。多级抽样可使大面积调查易于实施,但由于每级(阶段)抽样都会有抽样误差,抽取级数越多误差越大,因此一般认为在应用上最多只能分为三级。

7. 传播活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成功而有效的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下六条原则:

(1)可信性原则

可信,是信息传播的生命,是传播致效的关键。可信性原则是对信息传播内容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毛泽东同志也说过,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可信性原则也是对信息传播者人格和品

德的基本要求。如果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或媒介机构在信息传播中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公开说谎,那么就会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信任,而人们在工作办事时就会失去依据、无所适从。

(2)针对性原则

有的放矢地传播信息,这是传播的起码要求。针对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根据接受者(群体的和个体的)的个性特点、具体需求和意识水平,恰当地选择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方法技巧。这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贴近性和吻合性,有利于增强传播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有利于提高传播者的声望。

①信息传播应该针对接受者的层次特点。

②信息传播还应针对接受者的需要。

③信息传播还应该针对接受者的阅历经验、心理态势和个性特点,即应该选取、编制与传播广大公众所经历过的、熟悉的和了解的,并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符合他们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的信息或符码。

(3)有序性原则传播者依据信息的特点和结构,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传播,既是传播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播对象的共同呼声。有序性原则反映在传播内容上,要求内容的组织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头有尾、有点有面; 反映在传播过程上,要求过程的推进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有张有弛、步步为营; 反映在传播组织上,要求在组织传播活动时要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4)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或媒介领导者协调、处理好传者与受者、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使其处于协同操作、相互促进的传播状态之中。传者是传播的主体,受者是接受的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配合,传播过程便不复存在。遵循协同性原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调动受传者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融洽传受关系,创设和谐愉快的传播气氛。

(5)适时性原则

传播的适时性原则,就是恰到好处地把握时间、选择时间、抓住最适当的时机开展传播活动。它可以是及时传播正在发生的事件信息,帮助接受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所发生的这类事件信息。

(6)适量性原则

人类传播中的信息量要适合受传者的感知、消化能力,要避免信息量的不足或过多。接受者面对的信息愈多、愈复杂,所需要的感知、消化的时问就愈长,也愈容易引起厌烦; 相反,面对的信息太少、太单调,就不能引起接受者对问题的足够了解和重视。所以,只有在一定限度和尺度之内的信息量,才是最适合受众感知的信息吸收匡刽鉴巨。

总之,成功而有效的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上六条原则。这六大原则之间,既各自分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具有明显的统一性。

8. 请简要说出施拉姆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某一个开创性研究的内容。

【答案】在国际传播方面,施拉姆的开创性的研究之一是对世界上14家主要大报对两个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方式进行内容分析,并进行比较传播体系的研究。

(1)施拉姆的研究对象。1956年11月2日,苏联坦克进入布达佩斯以粉碎匈牙利人的暴动;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武装军队进攻埃及,以便对苏伊士运河危机做出反应。“冷战”双方都采取了军事行动,而且又不是彼此针对对方,这史无前例的事件导致了世界主要大报的重要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