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2. 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这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答案】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主席在1947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具体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1)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这表明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2)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
本途径。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必要性和具体的实际现状。
①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合法的方式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②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④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⑤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7.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人民军队的性质中国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它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2)人民军队的宗旨
①人民军队唯一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下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宗旨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②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永远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永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这一宗旨是人民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军队视人民为父母,人民就会视军队如亲人,军民团结如一人,则必将无敌于天下。
(3)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①人民解放军担负的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项基本任务的简称。它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的,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的重要内容。
②早在19”年12月,毛泽东就提出下农红军要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十豪筹款子,做群众下作月大任务。
③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把三大任务进一步理论化,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④抗日战争时期,三大任务发展成为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三项。在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又及时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同时还是生产队。
⑤人民军队执行三大任务是有主有次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务是战斗队。在不妨碍执行作战仟务的前提下,它可以同时是工作队、生产队。人民军队的性质应该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的而不是某个政党的统治工具。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人民军队不是封建社会中地主的家奴更不是维护特殊利益集团垄断国家的工具。人民军队应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听人民指挥使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人民才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演绎者。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人民军队当前的任务是捍卫和平保卫祖国,同时防止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继续垄断国家的工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为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事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是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解放军一系列重要的建军方针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教育部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直、瓦解敌军的原则,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等,都是由这个宗旨决定的,又都是贯彻实现这个宗旨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