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09新闻传播业务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新闻在发生之前无预示迹象,临时突然发生,时间极为紧迫或稍纵即逝的新闻,诸如各种天灾人祸都属此列。有的文论将突发新闻称为动态新闻。国外的电视新闻界对于动态新闻最为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认为这类新闻是最能发挥记者智慧、展示电视传播实力、扩大影响的新闻。 【答案】 2.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3. 党性原则 【答案】党性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性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新闻中具体表现为: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宣传本阶级的立场观点,遵循本阶级的路线、方针和新闻政策去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形成对本阶级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一党性原则也顺理成章地对新闻采访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 4.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二、简答题 5.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新闻采访土作带来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新闻采访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包括: (1)大众传播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及科技发展水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在大众传播业中,现代科技影响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全面革命。这场革命几乎触及了传统大众传媒

中的各个部分,包括传播观念、传播形式及传受关系,新闻采访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在这场革命中受到了本质性影响。

(2)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新闻采访中的广泛应用,首先改变了采访的观念与方式。在

传统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工作与编辑、传播工作总是在延时状态下进行的,因为需要有对信息进行传输与加工的时间与相应“工序”。但数字技术出现后,首先改变了信息加工手段及加工过程。

(3)数字化的工作状态,也使记者的工作过程更为便利简化。因为数字网络可以为你提供令你绝对满意的大部分便利,从背景资料到采访内容的资源共享,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在网络上加以解决。另一个便利条件还在于采访者可以在数字式的“非线性”环,境下,对采访内容进行自己想要进行的各种修改,不仅耗费的时间比以往大大缩短,而且还基本上“不留痕迹”。

(4)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使新闻采访有了较以往更多、更贴近报道内容主体的采访形式。因为现代科技在采访工具上的应用,使采访手段更多样化、更隐蔽化,也给采访者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在现代采访中正被越来越多使用的隐性采访、体验采访等方式,就广泛采用了数字化的各种工具,并使其采访报道内容不断获得轰动性成功。设想,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条件下新的采访工具的支持,采访者就不可能在最为自然,不被采访者发现,不对被采访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正常的采访活动,新的采访形式和采访观念也就不可能蓬勃产生,更不可能被迅速应用并不断发展。

(5)现代科技在采访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新闻记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职业要求。首先,记者必须拥有掌握和使用新的采访技术设备的能力。如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其次,他们还必须拥有与数字化传播模式相适应的传播观念。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媒体网络化的不断加强,在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众多传播观念也随之改变。如受众日趋个性化、群落化,信息流通的双向化、交互化等,都要求采访者要加以适应,并很好地运用,否则所采访报道的信息内容便无法被受众与市场接受。

(6)现代科技与大众传播的结合正以更加紧密的趋势向前发展,它也必将对大众传播事业带来更多更新的发展变化和发展内容。同时,大众传播也必将与现代科技保持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记者在现代科技环境中,应该担负起科技传播先行者的责任,适应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传播技术与观念,在现代科技社会中扮演好自己应该具有的角色。

6. 记者应当怎样入乡问俗、入乡看俗和入乡随俗?

【答案】善于认真细致地观察社会习俗,是采访中捕捉生动细节的手段,也是使新闻作品写得生动、活泼、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

(1)记者要善于学习,积累知识,尽可能多地解和掌握一些各地的习俗状况。

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广博的知识,这不仅仅局限于新闻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各行业的专业知识、生活常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各地的习俗知识。

一般来说,解和掌握各地生活习俗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从民族地方志或者当地的《旅游指南》、《民族风情》等册子中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社会习俗。 ②从一些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中积累。关于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以及描写民族风情习俗的文学作品日渐增加,记者要善于从其中对各地的风俗习惯的背景介绍及细节描写中积累习俗知识。

③亲自到民间解当地民风、民俗和民情。只有做到入乡问俗,入乡看俗,才能真正入乡随俗,采访也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民间是一所大课堂,从民众中解习俗,其乐无穷。

(2)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分析和正确对待不同的社会风俗。

一方面,我们提倡入乡随俗,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在民间也仍然存在着一此不好的陋习旧俗,如封建迷信在有的地方沉渣泛起,危害百姓。这样的习俗,不仅不能随,而且要坚决加以抵制、反对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