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基本含义是:①鉴于帝国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现在又企图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所以不能给予其合法地位;②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捣乱,应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再与其建交;③为了防止帝国主义颠覆和破坏,应禁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新闻机构及文化教育机构的非法活动。具体措施有:①收回外国兵营;②整顿海关及税收;③限制外轮驶入中国内河;④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及房地产;⑤停止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外国新闻机构的活动;⑥整顿教会及外国人兴办和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和救济活动。

2.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3. 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军占领湖南,攻克湖北武汉; 中路军占领江西; 东路军占领福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

4. 四五运动

【答案】四五运动是一场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四人帮”却一再下令禁止陷入无限悲痛中的人们悼念,同时,将违背人民意愿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升级;3月中下旬,因“四人帮”公然把批邓矛头直指周恩来,引起了

全国人民的愤怒;3月底,南京市和北京市人民首先起来揭露和声讨“四人帮”的罪恶,北京上百万人连续几天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抒发对周恩来的悼念之情,痛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4月5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以天安门为中心悼念周恩来,最后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这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拥护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5. “四清”运动

【答案】“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击。1965年1月,党中央对“四清”运动中的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却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顿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观点和口号,成为文革把矛头指向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理论根据。

6.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7. 新生活运动

【答案】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旨在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的国民教育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义、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运动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新生活运动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

8.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的黄埔岛上而得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 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全民炼钢运动

【答案】全民炼钢运动是指在1958年8月的中央北戴河会议后掀起的一场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是主观主义的难以实现的高指标,为了追求这个难以实现的高指标,掀起“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高潮,采取了不顾其他,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小土群,不断追加投资、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等违背客观规律的措施。“全民炼钢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生产上浪费十分严重,经济效益极差,并且造成了农业丰产未能丰收;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

二、论述题

11.《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以下几点:

(1)《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2)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12.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答案】(1)中间路线的破产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前出现三种前途:共产党所倡导的道路,国民党所倡导的道路以及各民主党派与中间势力所提倡的道路。最后一条道路被称为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由于国共对峙与国际形势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一度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政协会议的召开,停战协议的签订,都是它作用的结果。可是,随着国共武装斗争的逐步升级,中间路线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7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逼迫下,民盟宣告解散。民盟是国统区倡导中间路线的主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