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12公共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2.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3. 元问题
【答案】元问题是指所有一级问题构成的_级问题,也即问题的问题,比普通问题更进一层,通常涉及本体论和知识论,要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层次上谈及,脱离这个学科具体的表面条件和限制,挖掘普遍性的、绝对性的根基问题。
4. 混合扫描模式
【答案】混合扫描模式由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A ·埃泽奥尼提出。他的模式试图将全面理
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埃泽奥尼宣称混合扫描理论把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两方面都考虑到了,在一些场合,全面理性模式是合适的; 而在另一此场合,渐进模式是合适的。一言以蔽之,混合扫描理论是渐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答题
5. 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
【答案】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障碍,这突出地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
政策评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衡量政策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这要求政策本身具有明确的、可测定的日标。但是,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政策制定者方面的主观因素,可能使政策目标出现分散和不确定的情况。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政策活动涉及面广、参与者多,政策执行后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加上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以测定,使评估变得困难。此外,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还使某些反对评估的人有了借口,也为某些不科学评估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①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是属于哪一项政策,或某项政策的总投入到底是多少。政策资源的混合使政策的成本难以核定,而其“纯效果”更是无从测定。
②政策行为的重叠是指针对相同的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和部门都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政策。各种不同的政策效果混杂在一起,很难将某项政策的实际效果从总体效果中区分出来。
(4)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除了政策行动的影响外,现实社会状况的改变还受到政策行动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5)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获取真实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和各种数据,是进行政策评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统计资料和信息,政策评估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6)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政策评估不可避兔地涉及政策功绩的评判,而政策是由人来制定并执行的,所以,政策评估实质上是对有关人员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有关机构和人员既可以是政策评估最坚强有力的支持者,也可以是最坚强有力的反对者,而他们的态度取决十其对政策评估价值判断倾向的认同程度。
6. 应如何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是指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
(1)市场化工具。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日标。
(2)工商管理技术。指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日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3)社会化手段。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日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7. 什么是预测? 政策未来预测的意义何在?
【答案】(1)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对所研究的事件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或推测,即由过去、现在推断未来。政策分析中的预测是指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方案)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2)预测的意义
政策未来预测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政策分析的后来阶段(方案的评价、比较与抉择)的前提,而且是政策手段更好实现指导和控制社会过程的一个条件。
邓恩认为,政策预测有如下几个重要目的:
①预测提供关于政策的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预测政策未来与社会控制特别相关,人们力图规划和确立政策,以便在由未来所提供的各种可能中做出行动过程的最佳选择。
②预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预测必须在充分掌握过去及现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提高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这里所包含的假定是:未来是由过去和现在所决定的。
③由于关注未来,政策预测可能作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后者的预测是以过去和现在的价值作为基础的)。尽管过去和现在的价值可以决定未来,但这只有在政策参与者的智力反思并不导致他们改变其价值(观)和行为,或仅当出乎意料之外的因素并不干预乃至改变社会变迁时,情况才是如此。
8.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答案】政策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政策科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即政治学途径、经济学途径和社会心理学途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