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语言理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两类特殊的词。
2.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3.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
【答案】(1)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音位互补原则是在音位归纳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音位的互补关系是指处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2)举例分析
例如普诵话的/a/可出现在以下不同的字音中:
①“哀、安、冤”中的韵腹由于受了靠前的韵尾的影响,实际读音是前低元音[a];
②“烟”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双重影响,实际读音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个前半低元音;
;
。 ③“啊、压”等没有韵尾,韵腹实际读音舌位居央,是一个央低元音④“熬、昂”等的韵腹,由于受靠后的韵尾的影响,它的实际读音是一个后低元音
可见,/a/由于出现的语音环境(条件)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实际读音也不大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读音,当地人听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a/的音位变体
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4. 思维有哪些类型? 它们与语言是什么关系?
【答案】(1)思维的类型
思维一般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①动作思维。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通过对现场情景的直观感知来控制和调整动作的思维。这种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②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想象等加工处理的思维。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后所呈现的形象。
③抽象思维。是运用某些抽象的符号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等进行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的思维。抽象思维的工具是抽象符号,其最主要的工具是语言。
(2)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主要靠语言固定和储存。即使是形象思维的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并且思维所产生的成果也需要语言来表达,语言帮助思维工作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5. 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答案】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这主要是因为:
(1)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更大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这是因为音位一般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从音位到语素,不仅实现了语言从形式层到形式和意义结合层的转变,而且语言单位的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三、论述题
6. 举例说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分为显性和隐性语法手段。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
拓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2)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形式因素对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结构中都是起作用的。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
例如:
①语序不同,结构意义不同
来客人了一一客人来了(动宾结构一一主谓结构);
跑快点一一快点跑(中补结构一一状中结构)
②虚词不同,情态意义不同
他来了吗? (疑问语气); 他来了。(陈述语气); 他来了吧! (祈使语气)
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例如:
①定中结构这种语法形式就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一对多):
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的杯子/借来的杯子/喝水的杯子
②多种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同一种语法意义(多对一):
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
7. 根据例子简要说明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答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就是为社会服务。因此,语言不止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进步
从原始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着。这种情形对于语言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社会的进步对语言词汇的发展影响很大。汉语中“年”“秋”这两个词,是上古时代我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才产生的,它们本来的意义都与农作物或植物有关。
(2)社会的分化统一推动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分化和统一的现象。社会的分化常常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总是要求语言的统一。例如,一个完全统一的社会,可以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区域,各区域间的人们虽然仍旧彼此往来,却往来地不频繁。时间久了,原来统一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上就会出现一些差别,形成虽未分裂但却各有特点的语言分支一一方言。
(3)社会接触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社会间免不了要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例如,汉语就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侗语、苗语等语言很大的影响,这些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词借自汉语。
(4)社会发展下所引起的思维演变会促进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