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843建筑设计理论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圭角
【答案】圭角是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2. 以材为祖
【答案】以材为祖是《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建筑预算定额,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
3. 分心斗底槽
【答案】分心斗底槽是是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简称分心槽,是指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4. 里坊制
【答案】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在春秋至汉代得到确立。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坊门。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二、简答题
5. “阙”是流行于什么时期的建筑?请举例说明。
【答案】(1)阙
阙,又称两观、象魏,实际上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它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发展变化很大。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
(2)举例
①汉武帝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
②汉宣帝杜陵
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
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四面门阙。
6.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答案】(1)整体布局
在布局上,中国古代都城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自汉至清,历代都城莫不如此,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2)道路规划
中国古代都城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的。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从夏商起就总结并确立了这一条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建筑布置经验,一直沿用至今。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条件,在处理方格网道路系统时也是因地制宜的。
(3)城郭设置
中国古代都城一般有三道城墙。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设置了城与郭。从春秋一直到明清,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二者的职能很明确:城用于保护国君,郭用于看管人民。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而明代南京与北京则有四道城墙。
三、绘图题
7.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
【答案】
图
8. 汉长安礼制建筑群
【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