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安阳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
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2. 《马关条约》
【答案】《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双方主要代表分别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有: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④増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事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银三千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3. 编遣会议
【答案】编遣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其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但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冯、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増加到65个师,这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4. 《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规定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议院、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宣战议和及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及发布命令等权力,并总揽司法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5. 《变法通议》
【答案】《变法通议》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梁启超发表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1896年,梁启超陆续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要内容有: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变法通议》系统全面地宣扬了维新变法主张。
6. 时务学堂
【答案】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
任分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
7. 七一五分共
【答案】七一五分共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共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制裁”共产党人,正式做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部纷纷发出通告、训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的反共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8. 直皖战争
【答案】直皖战争是1920年直皖军阆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战争。一战期间,皖系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以参战的名义向日本大举借款,用以购置军火、编练军队,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这同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发生利害冲突,直奉联合倒段。1920年7月10日,段祺瑞下达总攻击令,发动对直战争。12日,张作霖派兵人关反段。14日至18日,直奉联军与皖军激战于京畿一带。结果皖系失败,段褀瑞下台,直奉两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独立的国家,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而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奴役和控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都在不断壮大。
10.第一流人才内阁
【答案】第一流人才内阁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分别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二、论述题
1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答案】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国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万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海权;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神圣的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后,鸦片贸易合法化,烟毒危害更深;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在中国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化形势的要求,清政府増设了新的统治机构:一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是总税务司,这两个机构的建立,正是清朝统治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免征各项杂税,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条约还规定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赔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条约批准互换后,日本才撤退军队。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