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9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18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25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34

一、名词解释

1.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被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2. 四一二政变

【答案】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政变。1927年4月12日凌晨,由白崇禧坐镇上海指挥,杨虎、陈群等具体配合,首先出动帮会流氓,冒充工人. 袭击了闸北、南市、沪西等地的工人纠察队。军警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双方”枪械,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并强占上海总工会。次日,工人罢工抗议暴行,其中6万多人前往驻军司令部请愿,行至宝山路时,竞遭周凤岐军的机枪扫射,死100多人。14日,上海军警开始全面“清党”,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被查封。18日,蒋介石通电拥护“清党”,建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

3. 萍浏醴起义

【答案】萍浏醴起义是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6年夏,黄兴派刘道一、蔡绍南等返回湖南整顿会党,宣传革命,得到会党首领龚春台的响应。龚春台密谋起义,创立洪江会,设宗籍贯于麻石,势力发展到萍乡、浏阳和醴陵等县。1906年12月3日,龚春台率二三千人在麻石起义,各地会党首领先后响应,起义群众总数达3万人以上。清政府急调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4万军队四面围攻义军。起义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

4. 李秀成自述

【答案】《李秀成自述》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一篇自述,全文约五万余字,今仅存有33300多字,比真迹少10000余字。《自述》中叙述了太平天国起义始末,总结出“天朝十误”和“防鬼反为先”的经验教训。同时由于他对曾国藩抱有幻想,还提出所谓“招降十要”。曾国藩对《自述》有删改。原稿现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5. 《中法新约》

【答案】《中法新约》是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

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应同法国商办;④法军退出台湾、澎湖。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6.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 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1933年1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7. 东南互保

【答案】东南互保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东南地方督抚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协议。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蓬勃兴起,帝国主义胆战心惊。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在中国的利益,1901年6月26日,与清政府地方督抚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的盛宣怀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强化了压制地方的军事力量,限制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开展,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东南互保”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另一方面,“东南互保”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

8.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9. 海国图志

【答案】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编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的著作,给封闭了近百年的国人带来全新的近代世界观念。在书中魏源不仅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还包括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之上,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对洋务派、维新派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产生了影响。

10.《中英烟台条约》

【答案】《中英烟台条约》是1876年为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76年9月,中英代表李鸿章和威妥玛在烟台签订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英国赔偿款银20万两;②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③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④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二、论述题

11.简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其结果。

【答案】(1)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的分化。

②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矛盾深化,蒋介石借内战消除异己的策略,引起了东北、西北军的不满。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使张杨开始联共抗日。

④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呼声高涨,东北军厌战情绪增加。

(2)西安事变发生的经过:

1936年,民族危机愈发严重,蒋介石仍坚持反共内战。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政策,进攻红军。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决定联合杨虎城实行“兵谏”,以武力强迫蒋介石改变策略,开始抗日。12月12日,张杨强行扣留蒋介石,并发表通电,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在于抗日救国。

(3)西安事变发生的解决:

事变发生后,中外各方围绕各自的利益展开了辩论,张杨之间对于事变的解决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最后,在蒋介石同意停止“剿共”,转而抗日救国的条件下,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扭转的关键,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事变的和平解决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2.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主要是因为:

(1)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生死决战,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