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四媒体
【答案】“第四媒体”通常指互联网,有时亦被称为“网络媒体”。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它包括如下四种类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 由一家或多家传统媒体联合创办的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网络媒体:综合类网站:专业类网站。
2. 《晋察冀画报》
【答案】《晋察冀画报》是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1942年7月7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创刊,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的《人民画报》合并,它是《解放军画报》的前身,创办人为沙飞、罗光达、章文龙、赵启贤等。因处于战争环境及物质条件困难,不能定期出版。初办时,附英文说明,兼顾对外宣传,解放战争期间面向部队。6年内出画报13期,另出从刊、画刊、摄影新闻等共60余期,总发行量近70万份。它的创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闻摄影出版事业有较大影响。
3. 《新生》周刊
【答案】《新生》周刊于1934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的好朋友杜重远任主编。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生活》周刊的继续,只是《小言论》专栏改名为《老实话》。发行量达10万份。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杂文《闲话皇帝》,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上会有更多的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又两个月。这就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生事件”。
4. 《华西都市报》
【答案】《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它首创“市民生活报”定位,制定“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方针,自创“敲门发行学,,,创立“区域组合城市”的新型城市报市场策略,以自身的成功模式影响、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5. 梁效
【答案】梁效又称梁小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成立的大型写作组的笔名,是“四
人帮”在舆论宣传上的别动队之一。写作组是“四人帮”的御用“笔杆子”,炮制了许多重磅炸弹,置人于死地。“四人帮”往往“透露”一些中央的最新精神给写作组,指出要害所在,定出基本的调子,或者直接向这些写作组布置题目。这些写作组撰写了大量的影射文章,对中国历史断章取义,肆意歪曲,牵强附会,假借“批林批孔”、批儒捧法,千方百计为“四人帮”夺取最高领导权制造舆论。
6. “皇甫平”评论
【答案】“皇甫平”评论是指1992年初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系列评论文章,是由《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评论部负责人等合作写成的。这些陆续见报的署名“皇甫平”的评论相互呼应,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宣传了邓小平在9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新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
二、简答题
7. 我国有识之士对于国人办报的建议有哪些?
【答案】在清王朝腐败统治下的中国,外报占垄断地位,“利器”为他人所用。中国有识之士极为不满,在呼叶国人办报的同时,对于如何办报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1)“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
这是王韬积极主张的。当时香港、上海己有新报,他认为还不够,各省会城市都应该“仿而行之”。
(2)“宜设洋文报馆”。
王韬、陈衍都为此写过专文。他们认为,不仅中国人要了解外国,也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王韬、陈衍等人的主张,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宣传报道的思路与构想。
(3)办报的具体做法,“仿西方报馆章程办理”。
王韬认为,“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他主张选用通材,否则“未免识小而遗大”。陈炽主张“主笔者公明谅直,三年无过,地方官吏据实保荐,予以出身”
(4)对于外国人在华办报,应该加以限制。
陈炽明确提出:“至西人报馆,宜与各使妥议,毋须再出华字报章,否则按月缴捐,仍须派人查阅。此事不载通商之约,本属中国自主之权,各国当亦无词以拒也”。郑观应也主张“西人报馆止准用西字”。
(5)官方应资助与保护国人办报。
首要的是,改变“于己民则禁之,于他国则听之”的现状。这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要求,只有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国人办报才能发展。他们还要求政府当局协助国人办报。郑观应认为,中国应做到“不准各官与报馆为难。”
这些有识之士对报纸的论述,为国人办报制造了舆论,有益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是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大贡献。
8. 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答案】(1)创办情况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月刊,木版雕刻,因读者对象是华人,所以该刊仿照中国人习惯的线装书模样,每期一册,每册5至7页,最初印500册,后增至2000册,由米怜编辑并撰稿,大部分在东南亚华人中免费散发,少部分运往广州等地分送。从1815年到1821年,该刊历时7年,共出7卷84期。
(2)宗旨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此外,“灌输知识’,、“石氏砺道德”也是其主要宗旨。
(3)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该刊侧重对基督教教义基本原理的介绍,讲解《圣经》中的警句,并大量刊载《圣经》故事,以多种形式通俗地宣传基督教义。该刊同时还用科学解释了许多天文现象,但又给科学的道理披上神的外衣。此外,该刊还介绍了许多国家的概况,并辟有《全地各国纪略》专栏,介绍欧、亚、美、非一些国家,包括京城、人口、人种、政体、物产、语言等诸方面的情况。
②从报刊业务上看,首先,该刊尊重读者的心理,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儒学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义,广泛运用《四书》、《五经》中的材料宣传宗教,并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中的形式,连载文章后面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该刊采用中国古代报刊线装书样式,也是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其次,写作文体丰富多样,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体和警言集纳等样式。此外,该刊还刊载了一篇被称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上
第一条消息的题为《月食》的短文。
9. 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报刊有哪些类型?
【答案】大体地说,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报刊,可分为以下类型:
(1)封建军阀创办或控制的报刊。
如段棋瑞控制的《甲寅》周刊,张宗昌办的《新鲁报》、《黄报》,孙传芳办的《新申报》,吴佩孚办的《上海报》。
(2)一些派系团体政客创办的报刊。
如国家主义派的《醒狮》周刊、《国光》、《国魂》、《自强》、《狮声》,研究系的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等。这些报刊与军阀联系密切。
(3)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民营报刊。
这类报刊分布面广、数量多,有的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北京有邵飘萍的《京报》,林白水的《社会日报》,成舍我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 上海有史量才的《申报》,汪汉溪的《新闻报》,黄承恩的《时报》; 天津有吴鼎昌等3人的《大公报》,叶庸方的《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