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大学人文学部712文学理论基础与写作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喻
【答案】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2.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3. 文体期待
【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4. 文以载道
【答案】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而来,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5. 气盛言宜
【答案】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
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6. 陌生化
【答案】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7. 欲望升华说
【答案】欲望升华说是弗洛伊德关于艺术本质和审美本质的学说,该学说以精神分析学作为哲学基础。在弗洛伊德看来,尽管艺术活动是受本能欲望驱使的非理性的直觉活动,但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构建一个象征体系,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在想象中得到能量的释放和升华,因而艺术品给人以美感。简言之,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和美根源于人的本能欲望,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对本能欲望的升华。
8. 文学风格
【答案】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文学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文学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二、论述题
9. 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答案】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是它的最一般的社会属性。
客观存在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时一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②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①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惟其如此,整个文学事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才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起到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作用。
②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去认识。一般主张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居于主导地位。
③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绝不应是单调划一的,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而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社会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它所反映的客体对象有其历史的规定性,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也受社会关系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0.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答案】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活动涉及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的观点,这与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基本吻合。
(1)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
世界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强调世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不能认为它就是文学的全部,应对文学还应进行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2)从作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而,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作者,同样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文学思想产生较晚。其真正产生归因于18, 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
(3)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
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十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贯穿20世纪的形式主义文论对传统文学理沦重内容轻形式、重作品描写的世界的倾向是一次革新。但结构主义思潮将文学结构提高到绝对自主的地位,强调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几乎彻底取代了作者的重要性,作品本体论达到了偏激的程度。作品作为文学的一个组成要素,被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从读者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