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813中共党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治行为

【答案】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行为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①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

②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只要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政治行为的主体;

③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因此,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④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2. 立宪君主制

【答案】立宪君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它通常存在于资产阶级在进行政治革命时力量并不十分强大,革命以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妥协而告终的国家,立宪君主政体本身就是这种妥协的产物。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也不一样,立宪君主政体可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①_元君主政体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限制,可是,实际上君主掌握着政府仟命权、解散议会权、钦定宪法权等权力。二元君卞制一般存在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相对软弱的国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当代的尼泊尔、摩洛哥、约旦等。

②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一般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议会君主政体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并有特定任期,君主则是世袭终身任职的,因此,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这种政体通常是那些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够彻底的国家采用的政体形式,当代的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仍然保留着这种政体。

3. 社会公共权力

【答案】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就全社会共同体来看,社会公共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只有社会公共权力是政治权力,其他范围和层次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只是社会或政治力量而不构成政治权力。社会公共权力在原始社会是社会共同体意义上的公共权力,在国家产生后,它表现为国家权力。由于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利益常常冒充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而剥削阶级政治权力常常以社会公共权力的虚幻形式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公共权力才在本质和形式意义上重新回归全社会的权力。社会公共权力所具有的特点:

第一,普遍性,它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

第二,至上性,它是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不允许同样范围和层次上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4. 两党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两党制的基本特征包括:

(1)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事实上,在实行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以外,往往还存在着其他若干小党,不过,由于其政治力量弱小,因而不可能作为主要政党单独执政,而只能以其他方式和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服务的。

资产阶级两党小仅代表了不同的资本集团,而且常常以其政策上的差异代表着统治人民的“两手办法”。因此,所谓两党轮流执政,不过是统治的两手办法的交替使用。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又是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的手段。人们在两大政党之间作出的选择,不过是选择资产阶级的不同统治手段,而并不能触动资本统治的本质。

二、简答题

5.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特点。

【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人民形成了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又使得人民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背景,决定了它完全真实地反映和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各种不同的政治社团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政治组织具有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利益,其间关系是非对抗、非争夺性的,因而其运行方式也是协调性的。

政治社团的活动服从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这种根本利益的存在和实现作为自己,存在和

活动的前提。

(3)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着紧密联系。按照其所代表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应该实现小同社会群体的特定利益要求,因此,它是社会群众性政治团体。

(4)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党和人民联系的中介。

(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学习政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6. 简述国家机构的特征及其设置原则。

【答案】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 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和规则制度体现。同时,它也是由特定的政治人员和工作人员构成的。

(1)国家机构的特征

①阶级性。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和行使政治权力的组织途径和工具,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统治意志组成和运行的。国家机构的人员也往往由统治阶级中的政治精英分子组成,以有效实现其利益。

②实体性。国家机构一般是作为组织实体存在的,它不仅有特定的物质形态。而且有特定的职位和人员构成。

③严密组织性。作为组织实体,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都有程度不同的严密性。

④特定的职能性。从总体上看,国家机构执行着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全部职能。从不同的国家机构和部门来看,又履行着不同的政治职能。

(2)国家机构设置原则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具体为:

①集权原则。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

②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a. 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b. 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