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69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农产品收购保护价
【答案】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是指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购买价格过低时,政府可以在收购中实行保护价格,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保证其实现。对于农产品实行收购保护价,是国家调控价格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暴落,稳定价格总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 印花税
【答案】印花税是指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而征收的一种税收。印花税起初是纳税人将应税凭证送交征税机关,用刻制花纹的印戳在该凭证上印盖标记以示完税而被俗称为“印花”。后为征收便利,改革了征收方式,以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国家统一印制的印花税票为完税标志,故称之为印花税。
3. 回扣与折扣
【答案】(1)回扣,是指在商品销售中,卖方除明确标价应支付价款外,账外暗中向买方退还钱财或给予买方其他报偿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的行为。而折扣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帐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
(2)二者的区别
①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帐外暗中”与“明示和如实入帐”。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明示并如实入帐”即为折扣; “帐外暗中”即为回扣。
②法律的态度不同。折扣是企业正常的商业促销行为,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回扣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贿赂行为,法律严格禁止。
③当事人上的差别。折扣发生在购销双方当事人之间,只能给交易对方当事人,而不能给其经办人员; 回扣既可能给交易对方当事人,落入单位小金库,也可能给对方单位的主管人员或者经办人员,落入其个人腰包。
(3)二者的联系
回扣与折扣都是卖方用价格上的优惠办法,来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4. 宏观调控权
【答案】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宏观调控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宏观决策执行和经济调节权。宏观决策的执行权,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保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管理职权而享有的一种权力。经济调节权,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以及应对重大事件过程中利用经济杠杆或者行政权力所实施的一种宏观上的调度与协调权力。
5. 消费者主权
【答案】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购商品。消费者主权原则是消费者法立足和遵循的首要原则。它要求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维护自由公平竞争,使消费者得以在众多商品中充分自由选择,并着眼于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经济利益等不受损害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是生产的主导者和生产者不良行为的有效约束者。
6. 广告
【答案】广告,泛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公民为了特定的目的,自行承担费用并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商品、劳务、服务及其他信息的宣传方式。广告法所称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二、简答题
7. 简述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答案】建设用地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2)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征用基本农田,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征用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4)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5)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并原则上规定了补偿费用的标准,以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
(6)对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等也作出相应的规定。
8. 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
【答案】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酉己额与许可证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出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的一种方式,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属于非关税壁垒。
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货物、技术等的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取得进出口
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的一种制度。
①国家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
②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
③对部分进口货物可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2)管理内容
①进出口货物配额、关税配额,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进行分配。配额可以通过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分配。
②许可证分为自动许可证与特别许可证。自动许可证,是指一经申请一般都能获得的进出口许可证,通常对那些需求广泛、不需严格限制的商品实行自动许可制。特别许可证又称非自动许可证或个别许可证,是指必须经主管当局个别审批才能获得的许可证。
三、论述题
9. 简析我国反垄断法。
【答案】我国的《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
我国反垄断法注意研究国际反垄断法的有益经验,在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上,和大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基本一致,确立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同时,我国反垄断法又立足于我国国情,每一项制度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状况、市场主体成熟程度等实际情况的要求。我国《反垄断法》共8章57条。
我国反垄断法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反垄断法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主体即经营者。任何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都要遵守反垄断法的规定; 对违反规定,实施垄断行为的,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反垄断法不直接规制垄断状态,而规制垄断行为。按照反垄断法第3条的规定,垄断行为有三类:一是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同时,我国反垄断法将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予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纳入本法调整范围。
我国反垄断法既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垄断行为,也适用在我国境外发生的对中国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垄断行为,具有域外效力。
(2)关于垄断协议
我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分别做出了禁止规定。对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实施垄断协议做出了禁止性规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规定了垄断协议的豁免条件。我们关注到,竞争者之间达成的关于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以及串通招投标等垄断协议,被称为核心卡特尔,核心卡特尔是世界很多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严厉打击的对象。核心卡特尔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