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8岁,贫血,黄疸1年,母亲有贫血史。脾肋下3cm,HGB90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脆性试验0.7%,血片中见球形细胞,Coombs试验阴性。该病的发病机制是() A.脾功能亢进。 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合成相关酶缺乏。 红细胞膜缺陷。
陈某,男,62岁,3年前患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咽痛、咳嗽好转,但发热如故。此后反复低热,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症见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身体虚弱消瘦,干呕欲吐,口渴,心烦,夜难入寐,不思饮食,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少,脉虚数。体温37.1℃,心率101次/分。治宜() A.白虎加人参汤证。 B.竹叶石膏汤证。 C.白虎汤证。 D.小建中汤证。 E.炙甘草汤证。
男性,18岁,贫血,黄疸1年,母亲有贫血史。脾肋下3cm,HGB90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脆性试验0.7%,血片中见球形细胞,Coombs试验阴性。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A.慢性病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PNH。 自身免疫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男,28岁。发热4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沉弦。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大承气汤证。 大陷胸汤证。 白虎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调胃承气汤证。
患者,女,39岁。身热无汗,惟颈以上出汗,小便不利,口渴引饮,腹满,大便不通,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治宜() 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术附汤。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汤。
竹叶石膏汤证可见到除下列哪项以外的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