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细胞生物学(学术学位)植物生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染色体
【答案】
染色体
物质的形态单位。
2. 有丝分裂器
【答案】有丝分裂器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在中期细胞中包括两部分:①纺锤体,是由对称的微管束组成的形似橄榄球的结构,在细胞的赤道板被染色体一分为二;②星体,在纺锤体的两端各有一个,为一簇呈放射状的微管。
3. 活性染色质
【答案】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其核小体构型发生构象变化,往往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便于转录调控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以及
4. 简单扩散。 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的滑动。 是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包装而成的遗传
【答案】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属被动运转的一种,是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分子或离子的这种自由扩散方式的跨膜运转,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5. telomerase
【答案】telomerase 的中文名称是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 模板组成的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以物种专一的内在的RNA 为模板,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加到真核细胞染色体的3' 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
,从而增强体外细胞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
的增殖能力。
6. 细胞分泌。
【答案】细胞分泌是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将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而又非内质网组成部分的蛋白质和脂通过小泡运输的方式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和分选运送到细胞内相应结构、细胞质膜及细胞外的过程。分泌的物质包括各种酶类、激素、神经递质、局部介质、血清蛋白、抗体,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在植物包括细胞壁成分。分泌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的物质主要是供细胞内使用;另一种是要通过与细胞质膜的融合进入细胞质膜或运输到细胞
外。
7. 选择素
【答案】
选择素
是一类属异亲型、依赖
选择素、
的中文名称是P 型质子泵。P 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
电化学梯度,并用
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的,
胞外部分具有高度保守的凝集素选择素和 选择素等。结构域,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表面寡糖链末端糖基配体。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
之间的识别与黏着。已发现 8.
【答案】(1)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来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
完成的。
(2)Vtypeprotonpump 的中文名称是V 型质子泵。V 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转
运
将
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进行跨膜转运。 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 值。P 型质子泵和V 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 驱动泵,利用ATP7JC 解释放的能量
二、简答题
9. 从线粒体基质蛋白质的定位,可看出导肽在转运蛋白时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线粒体转运肽转运蛋白质时,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受体。由于被转运的蛋白质需要穿过(或插入)线粒体膜,转运肽首先需要与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然后才能进行转运。
(2)从接触点进入。线粒体的内外膜要局部融合形成被运输蛋白进入的接触点
转运时,必须解折叠,运入线粒体之后再重新折叠。
(4)需要能量。转运肽引导的蛋白质转运是一个耗能过程,既要消耗
动。
(5)需要转运肽酶。由于转运肽只是起蛋白质转运的引导作用,而非蛋白质的永久结构,所以,当蛋白质到达目的地后,转运肽要被切除,是由转运肽酶催化的。
(6)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在线粒体蛋白的转运过程中,至少需要两种类型的分
子伴侣的参与,一种是帮助转运的蛋白质解折叠,另一种是将转运的蛋白质重新折叠。
10.如何证明原核生物的【答案】通过核酸酶录中。在这种突变体中,三种三种位于同一条位于同一条转录的分子中。 位于同一个原初转以又要膜电位的驱 (3)蛋白质要解折叠。蛋白质在合成时为了防止降解,需要立即折叠形成空间结构,但是在突变体的研究证明原核生物的三种分子中,但是在正常的细胞中这三种
三种独立的小分子存在,这一研究结果也说明酸酶。在细菌中
不是参与是将前体切割成单的主要核
前体加工的惟一的一种酶,还需要其它一些核酸酶参与,
实验证明:如果缺少其它一些酶,得不到正确大小的
11.简述溶酶体酶在细胞内的合成、修饰直至转运到初级溶酶体中的过程与可能的机制。
【答案】(1)部分溶酶体酶依赖于
②进入内质网腔,进行途径分选,具体过程是: ①在粗面内质网,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酶蛋白; 连接的糖基化修饰;
受体结合; ③在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形成④与高尔基反面膜囊和反面网状结构膜上
⑤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2)溶酶体酶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分选: ①在细胞质膜上还存在依赖于钙离子的
内吞作用,将酶运送至前溶酶体中,
②还存在不依赖于受体,与胞外的溶酶体酶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标志,如细胞溶酶体中的酶和受体返回细胞质膜,反复使用。 的分选途径,
溶酶体膜蛋白不具有
酸性磷酸酶的分选。
12.在活化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中存在一种称为“粒酶”(granzyme )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同样具有天冬氨酸特异性,能使具有毒性的细胞诱发其靶细胞凋亡,请详细谈一谈“粒酶”是如何使癌化的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的。
【答案】“粒酶”使癌化的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如下:
(1)在靶细胞外,粒酶B 切割胞外基质蛋白,使祀细胞与基质及周围细胞脱离。
(2)粒酶B 在穿孔蛋白的协助下进入靶细胞切割胞内蛋白。进入祀细胞后,粒酶B 通过caspases 依赖性和caspases 非依赖性途径促进细胞凋亡。粒酶B 切割并活化促凋亡因子Bid , 活化的Bid 转移到线粒体外膜,改变其通透性,释放Cytc 等促凋亡因子,引发caspases 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
(3)粒酶B 还可通过切割凋亡抑制因子Mel-1诱发细胞凋亡内源性途径。
13.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现过程中,两个关键的实验是什么?
【答案】过氧化物酶体发现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实验依次为:
(1)离心分离实验
和他的同事通过梯度离心分离到溶酶体之后发现至少有一种酶与溶酶体酶的性质不
同:尿酸氧化酶不是酸性水解酶,但离心时总是与酸性水解酶在一起,只是沉降行为稍有不同。用一种去垢剂注射小鼠,这种去垢剂在细胞内主要积累在溶酶体中,并使溶酶体的浮力密度降低,据此可将尿酸氧化酶与溶酶体和线粒体分开。
(2)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释放实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