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症医学(医学高级)题库>重症患者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治疗题库

问题:

[多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不适,黑粪3天,呕血1天”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分,血压115/6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次/分,皮肤巩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8g/L,给予输血。30分钟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搏150次/分,血压90/45mmHg,呼吸40次/分,面罩吸氧10L/min,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85%。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查血气分析:pH7.380,氧分压46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碱剩余-2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73%。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叙述正确的是(提示经上述处理4天后患者成功脱机,复查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浸润影完全吸收。)()。

A . A.患者的诊断为“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病理生理表现为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肺水肿
B . 患者的诊断为“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病理生理表现为肺部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导致的肺水肿
C .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寒战、发热、低氧血症,部分患者伴有低血压
D . 患者的诊断为“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供体血含有针对白细胞抗原的抗体或生物活性的成分,导致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活化,引起肺内皮细胞损伤
E . 患者的诊断为“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治疗措施同其他病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部分患者需要机械通气
F . 患者的诊断为“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治疗同心源性肺水肿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系统症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临床上突出表现是锥体系病征。 20岁以前起病常以震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为主。 年龄更大者常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皮质功能不会受损。 有的患者可有大脑皮质、小脑、锥体系、下丘脑等损害的症状。 患者,女性,70岁,因冠心病间断发生左心衰竭3年,半天来与家人争吵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体检:BP90/60mmHg,R28次/分,神清,坐位,口唇紫绀,心率130次/分,律齐,两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责任护士进行病情观察时,出现下列哪项与洋地黄疗效有关()。 A.心率增快。 肺内啰音减少。 血压下降。 腹痛、腹泻。 呼吸困难加重。 临床资料:男,50岁,自述慢性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3年余。超声综合描述:膀胱充盈良好,内透声不清亮,可见由中强回声光点聚合而成的中强回声区,范围4.1cm×0.8cm,后方无声影,可随体位移动而浮动。超声提示() 膀胱沉积物。 膀胱沉积物膀胱实性占位。 膀胱实性占位。 膀胱异物。 关于AMI急性期新发的心房颤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恢复窦性心律可能对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 对随后的病死率无影响。 控制心室率对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 可同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是AMI并发的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呼吸兴奋剂在呼吸衰竭治疗的适应证是()。 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 呼吸道分泌物积滞。 呼吸道通畅。 肺水肿。 呼吸肌功能正常。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不适,黑粪3天,呕血1天”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分,血压115/6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次/分,皮肤巩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8g/L,给予输血。30分钟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搏150次/分,血压90/45mmHg,呼吸40次/分,面罩吸氧10L/min,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85%。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查血气分析:pH7.380,氧分压46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碱剩余-2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73%。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叙述正确的是(提示经上述处理4天后患者成功脱机,复查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浸润影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