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11教育理论基础之教育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道尔顿制

【答案】道尔顿制是由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具体做法是:①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②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规定应完成的各项作业; 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后,即按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在各作业室自学; 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1人作为顾问,学生学习的进程分别由教师和学生记入学习进度表内,进度快的可提早更换公约,毕业年限亦因之缩短。③废除年级制,修业年限、毕业期限都是自由的。④重视学生身体及社会意识的发展。道尔顿制的优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其局限性在于:学生不易学到系统的知识; 对教学设施与条件要求较高。这使得道尔顿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注重学生自学与独立作业的意向,对后来的一些教学形式和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

2. 校本管理

【答案】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校本管理强调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等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以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校本管理的首要特征就是学校在财政、人事、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校本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共同决策,强调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有关的校本管理活动,包括经费使用、人员聘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等。

3. 教学机智

【答案】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此种机智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等心理品质,还源于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技巧的丰富与积累,对学生了解的深度和诚恳、爱护的态度等。教学机智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机智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审美性和直觉性等特点。

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一种属性。它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

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制约,也可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社会现象,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②教育是人类延续、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存在的必然性不因政治、经济制度的更迭而改变。③教育的发展不仅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还要服从于自身内在的规律。④教育本身具有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但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⑤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5. 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既受一般社会道德以至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②既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较大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应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和互相尊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具有宽广的文化修养。

6. 美育

【答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美育一般通过审美活动进行,即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赏,发展审美能力,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以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教育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育活动过程中具有愉悦性,可寓教于乐,使人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美育以科学的审美观为指导,继承历史上有审美价值的财富并加以创造,可以丰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 能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 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 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 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

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 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8. 问题一发现教学

【答案】问题一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便于因材施教。问题一发现教学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费时过多; 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性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简答题

9. 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答案】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灵活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兴趣性; 自主性。

①灵活性。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则不同,它不拘一格,灵活生动,如活动形式十分活泼,讲求实效,参加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

②开放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较,课外活动另一个特点是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因此,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生活领域,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

③综合性。课堂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同时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智力才能的机会。即使是学科性的活动也不同于课堂教学; 它更注意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④兴趣性。学生参加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要遵循教学计划的统一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⑤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组织、自主开展的。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他们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