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4政治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改革和开放的实际出发,试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隋进行的伟大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同答犷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是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成为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旗帜。
2.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指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与消费: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a. 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
第四,生产还引发对消费的需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是由于消费者看到并知道这种消费品已经生产出来。
因此,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
b.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 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②生产与分配
生产者生产出产品之后,要占有产品,就要经过分配。但是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在产品分配上,是生产决定分配; 在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上,是分配决定生产。
a.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和方式
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就分配方式来说,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参与分配的方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在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以什么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方式参加分配。
b.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在进行生产之前,没有生产资料的分配,生产就无法进行。除了生产资料的分配以外,还必须有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使他们经过这种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③生产与交换
交换有两种,一种交换属于生产的交换,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 另一种是产品的交换,它是由生产决定的。他们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
a. 人们的劳动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都属于生产活动。
b. 作为生产品的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性质决定着这种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发展的程度。生产越发展,分工越细,交换也就越加发展。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
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a.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 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b.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 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c.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礼会意识等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3. 试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突破了单一农业的传统的第一产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趋势,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由内向封闭发展逐步向外向开放型经济转化,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额大大上升。三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②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从而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带来深刻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工业制造业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最强。从工业的部门结构上看来,行业调整取得成效,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企业,同时发展和增加了出口加工和高科技企业。
③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出于增长时期,其内部的结构有一定程度改善。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电影电视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2)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①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以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