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2. 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丁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如下: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那么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

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队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索。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它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也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综合以上对于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比较研究方法孤立化、绝对化,而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3. 简述近些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辣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如何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的效能,重要的在于要科学地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近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理论研究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热衷于介绍、引进国外教育理论转到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借鉴现代西方理论学派的合理思想,从而缩短了与世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距离,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专注于对经典理论的诠释和某个思辨体系概念范畴的推演考察的封闭式研究模式,深入到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并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探讨现代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数学、

逻辑学、系统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等等。

正是理论研究的发展,迎来了建国以来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就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

二、论述题

4. 结合实际,试论述面临复杂的教育现象,研究者如何灵活地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

【答案】面临复杂的教育现象,不可能建立一个囊括一切的理论研究模式,需要的是研究者要了解理论模型的建构和运用,结合研究课题努力去实践和掌握,从而灵活地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立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搜集完备准确的有关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 教育的现实问题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只有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有普遍性、全面性、时代性的重要理论研究问题,才能突破原有理论旧的格局,重新构造学科新的体系。比如,8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教育与发展,教育主体与主体性,实践活动与教育认识等问题的探讨,要求从教育实际中发现内在结构及其相关关系,这些局限于对各学科原有概念理论的评论、注释式研究是不可能实现对原有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和超越的。脱离重大现实问题而抽象地把握教育规律,是造成对教育规律简单化、形式化、教条化理解的主要原因。

同时,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以客观真实的、全面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作为概括对象,才有可能达到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必须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新的事实,才能在新的水平上进行理论刨遣。这里需要的是理论思维的概括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列举或堆砌所有的事实细节。面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前人积累的正反经验,必须抓住关键性材料和有代表性的材料,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相互关系,因此必须作科学的比较分析。

(2)合理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使形成的理论具有科学性、清晰性,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着眼点,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的研究角度和基点并以此入手逐渐达

到对研究对象总体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论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能否最终取得。

要找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

①首先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教育理论流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线索。如在现代教育思潮中,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与近代卢梭、杜威等人的研究有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但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思想都有了较大的不同,且处于更深的理论层次。当代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世界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当前研究愉快教学,只有把愉快教学放到当代国际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背景中,才能了解愉快教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才能真正掌握愉快教学的实质,而不至于在实践中被歪曲和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