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近卫声明
【答案】近卫声明是抗战时期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发表的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的三次声明。1938年1月16日,近卫发表声明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11月3日,近卫发表第二次声明称国民政府如“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12月22日,近卫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诱胁蒋接受条件。
2.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4. 编遣会议
【答案】编遣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其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但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冯、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増加到65个师,这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5. 《旅大租地条约》
【答案】《旅大租地条约》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1897年12月,俄国出兵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27日,中俄签订了《旅大租
,并于5月7日订立《续立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地条约》
25年,在租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俄国还获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湾连接起来,并规定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权利不得让与他国。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至东北全境。
6. 李秀成自述
【答案】《李秀成自述》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一篇自述,全文约五万余字,今仅存有33300多字,比真迹少10000余字。《自述》中叙述了太平天国起义始末,总结出“天朝十误”和“防鬼反为先”的经验教训。同时由于他对曾国藩抱有幻想,还提出所谓“招降十要”。曾国藩对《自述》有删改。原稿现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7. 北洋海军
【答案】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8.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和平
,召集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民族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与民主呼声的压力下,根据《双十协定》
国大业在重庆举行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在政治上实际代表中国社会中左、中、右三派,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关于中国前途的一场较量,会议中讨论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5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贯彻了和平民主的根本原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的认识,为共产党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这次会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突出的采取合法形式与当局进行斗争的范例,通过这次会议,共产党争取了中间势力,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9. “问题与主义之争”
【答案】“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胡适提出要“少谈些主义,多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反对空谈“主义”,寻找“根本解决”;李大钊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形式上是学术辩论,内容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理之争,事关如何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方法,反映了二者指导思想上的分歧。
10.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11.李秀成
【答案】李秀成是太平军著名将领。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太平军,因为战功卓著而屡受提拔。天京事变后,与陈玉成、洪仁矸等同主军政,提出不少有见识的主张。1858年9月,与陈玉成部合力,在浦口等地破江北大营。1859年冬,封忠王。1860年与洪仁幵分进合击,再破
,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I860江南大营,乘胜东进苏杭,建立苏福省(苏州为首府)
年9月,与陈玉成联合实施二次西征,会攻武汉。因李秀成进兵迟缓导致计划失败。1862年底天京形势危急,提出让城别走,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7月19日城破时,护幼天王突围,混乱中被俘。曾亲书供状数万言,述及太平天国历史及其得失,提出“收齐章程”,为敌出策招降太平军。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
12.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二、论述题
13.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①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