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历史题库>中国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 . 《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B . 《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 . 《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石达开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心境状态是一种()。 认知过程。 情绪状态。 注意状态。 意志过程。 《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进行孤军奋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日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其表现是()。 ①外国商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④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⑤自然经济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②④⑤。 ①③⑤。 ②③④。 ①②④。 抗战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民政府将成陵西迁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体现了国民党的民族平等政策。 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促进了民族融合。 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不割我土地”是本题的题眼,必须知道“不割我土地”的确是《辛丑条约》的一个显著特征,《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文中“议约”只能是指《辛丑条约》。“疾愚暴之无知”是指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所以本题答案是D项。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