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802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画图说明。

【答案】IS 曲线上的点都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下面结合图分析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图 IS 曲线右上方的点的经济含义

如图所示,A 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与IS 曲线上的B 点利率水平相同,与IS 曲线上的C 点收入水平相同。A 点与B 点利率水平相同,则反映到图下图中体现为对应的A' 、B' 在同一条AD 曲线上。将A 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垂直下拉到AD-y 坐标系中,可见在该收入水平上,对应着AD 曲线上的A' 点。在A' 点上,存在着AD

2.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答案】之所以说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其原因在十:

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发生了实际的交换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

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此期间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GDP 。

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答案】(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违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③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4.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案】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1)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

实际经济周期理沦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

,其中,y 为实际收入,K 为资本存量,z 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f(k )

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便反映在:值的变动上,z 值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的影响,产出的波动是持续的。技术的随机冲击是负的,经济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 技术的随机冲击是正的,经济从较高的水平上开始增长。产出的变化是永久的,而不是如同自然率假设认定的任何产出的波动都是对自然率水平的暂时偏离。工资和价格的弹性不是使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是使经济回到稳定增长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变动主要影响供给,所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价于供给周期理论。

(2)波动的传导

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如机械工业出现了机器人,那么,跟随其后,诸如食品制造业、汽车生产企业等从该项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部门和企业将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定货,这样便引起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增加,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3)货币与实际变量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其模型中引入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该模型阐明两点:一是内部货币(银行系统的存款)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基础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 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

,或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

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

5. 通货膨胀可能产生哪些成本?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和显著地上升的过程。通货膨胀会产生很多社会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2)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称为菜单成本,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场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