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4社会学原理与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答案】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 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有: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最好要涉及变量间的关系,即变量A 与变量B 是否存在关系。

2. 研究命题

【答案】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

,的确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同。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们有些相近的原因; 但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史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小同的地方。

3. 当面访问法

【答案】当面访问法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中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交往和互动的方法。调查员需要亲自依据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提问,并亲自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

当面访问法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组访问员,由这组访问员携带调查问卷分赴各个调查地点,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要求,对所选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并按照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来记录被调查者的各种回答。在访问中,调查员严格依据调查问卷提出问题,并严格按照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来提问,调查员不能随意改变问题的顺序和提法,也不能随意对问题作出解释。答案的记录也完全按问卷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当面访问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1)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2)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3)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当面访问法的主要缺点如下:

(1)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2)当面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3)当面访问调查的费用高,时间长,代价大;

(4)当面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4. 置信度

【答案】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5. 区群谬误

【答案】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二、思考与实践

6. 试简要说明变量的四种类型。

【答案】变量的定义:一般来说,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概念仅仅标识某类现象。另一类概念则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它们反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情况。

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对应的测量层次分别称为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

(1)类别变量,也称为定名变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2)顺序变量也称为等级变量。定序变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变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3)间距变量也称为等距变量或区间变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表示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4)比率变量也称为等比变量或比例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表示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上述四种变量的测量层次是由低到高,逐渐上升。测量高层次变量的方法具有测量低层次变量方法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 同时,测量高层次变量的测量方法还可以作为测量低层次变量的测量方法处理。

7. 对人们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学术水平”的测量属于哪一层次的测量?

【答案】(1)“婚姻状况”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

(2)“受教育年限”属于定距测量层次。

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3)“学术水平”属于定序测量层次。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定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

8. 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杂志上,找两篇实验研究报告,分析它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同时分析研究者是如何将实验刺激引入实验的。

【答案】(1)教师的期待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实验

①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研究教师的期待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在一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他随机地从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出20%的学生作为教师期待的对象。他告诉教师说,这20%的学生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即更有发展潜力)。其实,这20%的的学生与其他80%的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相当。当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八个月的教学之后,研究者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教师期待的这20%的学生,其成绩全都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对他们的评语也比其他学生好。这一实验表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效果。

②实验中,自变量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因变量是每个年级中抽出的20%学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者告诉教师这20%的学生能学习得更好,使教师对这20%的学生更加关注并充满期待,这样顺利的将实验刺激引入实验。

(2)模仿学习实验

①学前儿童观看一场电影,在电影中,一个人正在踢打一个充气娃娃。第一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因为这种行为受到奖励; 第二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受到惩罚; 第三组没有看到任何结果。看完电影后,这些儿童被带到摆有充气娃娃的房间。

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最具攻击性; 第二组儿童攻击性行为最少,但是如果他们被告知,模仿电影中的人踢打充气娃娃可得到奖励,他们就会将攻击性行为表现出来。

②实验中,自变量是儿童受到的榜样,即电影中的行为及其奖惩后果。因变量是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研究者通过给儿童看有攻击行为和奖惩的电影,将实验刺激引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