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2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19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26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853地理学基础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34
一、名词解释
1. 数据压缩
【答案】数据压缩是指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较好地逼近原集合,且尽可能降低其数据量的数据处理过程。
2. 栅格数据压缩编码
【答案】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有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3. 空间数据仓库
【答案】空间数据仓库是指支持管理和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持久的和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数据的集合。
4. 四叉树数据结构
,直到【答案】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 ×2n ,且n ≥1)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5. 边界代数算法
【答案】边界代数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6. 信息系统
【答案】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7. 栅格游程编码
【答案】栅格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游程是指栅格矩阵一行内相邻同值栅格的数量,也称为行程。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量(即游程)
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8. 空间信息可视化
【答案】空间信息可视化是地理信息处理的窗口与处理结果的直观表达形式,因而是决策的直观依据。只有把空间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图形信息,地理信息处理结果才能为规划、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9. 计算机网络
【答案】计算机网络是指实现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统称。利用磁盘在两台微 机之间拷贝数据也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共享的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软件或者数据。
10.数字高程模型
【答案】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DTM 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TM 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认为,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
二、简答题
11.设有5各顶点v 1, v 2.v 3, v 4和v 5,相互间通路如图1所示。图中边上所标的数字为该边距离(km )请用“Dijkstra 算法”计算从v 1到v 5的最短路径。
图
1
【答案】(1)以v 1为起点,图1的邻接矩阵为:
(2)选择一个节点使得它是当前求得的一条从起始点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设S 为已经找到的从起始点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V 为所有终点的集合。
(3)修改从起始点出发到集合V-S 中的任一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对于集合V-S 中的某一顶,则点,如果从起始点直接到它的长度(不经过其他顶点)大于其他可行线路(可绕行其他顶点)
将起始点到该店的距离改为所有可能中的最小数值。
(4)重复(2)(3)步骤,求得从v 1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是依路径长度递增的序列。 (5)Dijkstra 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所以,v 1到v 5的最短路径为:v l -v 4-v 3-v 5,长度为60。
12.地理信息元数据是什么,包括什么?
【答案】(1)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元数据包括:
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 数据集的位置和内容:源数据和它们的内容、数据分割、数据提取。
13.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答案】(1)空间数据误差来源: ①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②空间现象的表达
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
③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a. 投影变换产生的差异;
b. 地图数字化和扫描后的矢量化处理都可能出现误差; c. 数据格式转换中的位置差异性; 数据抽象时产生的误差; d. 建立拓扑关系过程中的位置坐标的变化; e. 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位移导致误差;
f. 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产生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差异; g. 数据集成处理产生的误差; h. 数据的可视化产生表达上的误差; i. 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 ④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