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永久性差异

【答案】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在会计核算上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表,但根据税法的规定,不属于应税收入,不交纳所得税。再如,企业支付的违法经营罚款、税收滞纳金等,在会计核算上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利润表,但根据税法的规定,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永久性差异的特点是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

2. 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答案】(1)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贷款、股票和其他权益、保险专门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款等。

(2)金融负债通常是指基于下列合同义务的负债:

①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合同义务;

②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义务。金融负债主要包括: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负债。

(3)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从发行方看,通常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认股权证等。金融工具一般具有货币性、流通性、风险性、收益性等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持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现金流量。

3. 财务报告

【答案】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一般来说,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企业对外提供的主要财务信息都应纳入财务报表。

通常,财务报告应当提供以下信息:①提供企业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上的权利以及引起资源和资源权利变动的各种交易、事项的信息;②提供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即企业经营活动中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及其结果的信息;③提供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④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向资源提供者报告,如何利用受托使用的资源进行资源的保值、増值活动并履行法律与合同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有关受托责任的信息;⑤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包括非财务信息和未来信息,如企业未来经营预测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4. 使用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和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答案】(1)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在有关法律中规定有最长有效期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这些无形资产,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保护;有效期满时,如果企业未继续办理有关手续,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2)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相应法律规定其有效期限,其经济寿命难以预先准确估计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快慢以及技术保密工作的好坏等因素。当新的可替代技术成果出现时,旧的非专利技术自然贬值;当技术不再是秘密时,也就无价值可言。

5. 应收票据

【答案】从广义上讲,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应包括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各种票据,如汇票、本票和支票等。但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支票、银行本票及银行汇票均为见票即付的票据,无须将其列为应收票据予以处理。因此,在我国,应收票据仅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商业汇票。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它与直线折旧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也称递减费用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各年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较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而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来确定计提折旧金额的方法。

(2)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平均摊配于其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支出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均衡性。因为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磨损程度也会逐渐增加,使用后期的维修费支出将会高于使用前期的维修费支出,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费与维修费之和)将会不同。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因为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而维修费较少,后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少而维修费较多,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此外,由于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能够使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够均衡。此外,由于这种方法不适宜采用分类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大。

7. 什么是辅助生产费用一次交互分配法?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1)辅助生产费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即为交互分配法,它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车间的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依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按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2)特点:采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8. 当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业务符合确认为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时,应当按照履行该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如何确定最佳估计数?

【答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一一或有事项》的规定,预计负债是指对符合一定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进行确认的负债。

(1)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应该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 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计负债必须是企业在当前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即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现时义务;

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根据不确定性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将其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四种;

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企业对其金额进行估计。

(2)当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业务符合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时,应当按照履行该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应当分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①所需的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算术平均数)确定。

②所需的支出不存在连续范围的,或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如果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如果最佳估计数涉及多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单个项目”是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只有一个,如一项未决诉讼、一项未决仲裁或一项债务担保;“多个项目”是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不止一个,如产品质量保证。

9. 简述收入的概念及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

【答案】(1)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运外收入。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一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