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压力和孤独感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经历和体验,同时,压力本身也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大学阶段个体面临到压力来源范围的扩展,由此引发的孤独感也会更加严重,进而导致抑郁、自伤等更为严峻的情绪、行为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压力对其孤独感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目前有关压力究竟是如何影响孤独感,即通过何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不同的压力引发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孤独感体验仍旧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自我分化作为影响压力与负性情绪、适
应不良问题之间关系的重要变量已得到相关研究的关注和探讨。鉴此,本研究首先选择自我分化这一变量,将其引入压力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中,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于自我分化文化差异的研究发现,对于那些重视个人自主、独立性自我构念的个体而言,其自我分化对压力与身心健康关系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基于这一研究发现,本研究同时引入自我构念这一变量,并通过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更为系统地探究压力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缓解压力和孤独感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目的:
(1)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探讨其压力、孤独感、自我分化和自我构念的整体情况,及各变量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
(2)在探讨大学生压力、孤独感、自我分化及自我构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首先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压力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其次探讨自我构念对大学生自我分化及孤独感的调节作用。
(3)结合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构建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大学生压力和孤独感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期为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功能,改善大学生压力和孤独感状况的实践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西安地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
研究结论:
(1)大学生的压力、孤独感、自我分化及自我构念在各个人口学特征变量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压力方面,女大学生的总体压力及个人烦扰压力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烦扰压力显著高于文史类专业大学生;在孤独感方面,女大学生的总体孤独感及情感孤独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总体孤独感及社会孤独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分化方面,女大学生的自我分
化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的自我分化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构念方面,女大学生的依存自我构念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独立自我构念显著高于文史类专业大学生。
(2)大学生压力对孤独感起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3)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压力和孤独感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4)独立自我构念在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
(5)自我分化对大学生压力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独立自我构念的调节,即存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着重探讨压力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所得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有利于解释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功能、调节压力与孤独感等实践应用方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