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也是宫廷院体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北宋初年,从五代沿袭而来的黄筌富丽华贵的宫廷院体花鸟画风格,占据了北宋画院中的主体地位并长达百年之久。直到北宋中期的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85年)画家崔白的出现,才以其灵活的用笔、清淡的设色,自然野逸的绘画风格变革了以往的“黄家富贵”花鸟画风的旧格,为宫廷画院花鸟画的创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至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成为北宋院体花鸟画集大成者,既继承了黄筌父子富贵华丽的画风,又融合了崔白自然野逸的绘画特色,强调写生,提倡“以诗入画”, 重视传统法度,使北宋晚期的院体花鸟画形成了以造型写实,法度严谨,诗画一体为特点的“宣和体”画风。这种宫廷绘画风格与前代有所不同,形成了一个独具时代特色的绘画风格体系,这也恰好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绘画作品的内涵和审美取向的不同追求。
在北宋众多杰出的花鸟画家中,崔白和赵佶分别是北宋中期和北宋后期宫廷画院的领军人物。《双喜图》与《芙蓉锦鸡图》是崔白和赵佶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审美取向等的不同,诠释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人文特点等历史条件下,所创作出的花鸟画绘画风格的异同。两幅经典名画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而且对于后世乃至当下的花鸟画创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因此,关于崔白《双喜图》与赵佶《芙蓉锦鸡图》的对比研究对于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变革具有很高的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