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家统考科目题库>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题库

问题:

[多选] 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的8岁孤儿孙某因迷路来到某县城里,后沿街乞讨,被人发现后带到救助站,孙某遂向救助站寻求救助,救助站为其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在第16天知道孙某的家庭所在地之后,给他订购了返乡车票,让他返回家乡。以下说法恰当的有()。

A . 救助站不应向孙某提供返乡车票
B . 孙某符合享受救助站救助的条件
C . 救助站应先为孙某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D . 救助站应先向其询问清楚情况,再对其进行救助
E . 救助站延长救助期限,应当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公民的国防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对国家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军事训练中。 社会活动中。 国防活动中。 战时状态中。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年满18~35岁的男性公民凡符合条件的,除应征服现役以外,都应按规定进行预备役登记,分别服第一类预备役或第二类预备役。。 公民应征参加武装警察部队,服役期限为二年。 女性公民根据需要服第一类预备役,也可服第二类预备役。。 免除公民服兵役义务,要经过医疗单位检查证明和兵役机关批准并办理免服兵役手续方可有效。。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学生军训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志愿兵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为服现役。 对城乡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救助的对象具体包括()。 仅针对农村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属于城市“三无”对象的未成年人。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教育救助的对象。 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的8岁孤儿孙某因迷路来到某县城里,后沿街乞讨,被人发现后带到救助站,孙某遂向救助站寻求救助,救助站为其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在第16天知道孙某的家庭所在地之后,给他订购了返乡车票,让他返回家乡。以下说法恰当的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A项错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包括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D项错误,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B项孙某属于农村五保户,不符合享有救助站救助的条件。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及内容的考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救助对象做了详细的规定,即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