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 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 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 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 以上都不是。
男性,30岁。餐后1小时突发上腹部剧痛,很快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肝浊音界消失。腹部X线平片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临床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伴弥漫性急性腹膜炎。目前,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做进一步检查。 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剖腹探查。 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浑浊渗出液,剖腹探查。 补液,应用抗生素12小时,剖腹探查。 急诊剖腹探查。
男性,30岁。餐后1小时突发上腹部剧痛,很快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肝浊音界消失。腹部X线平片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临床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伴弥漫性急性腹膜炎。患者腹膜炎的性质属于(). A.细菌性腹膜炎。 化学性腹膜炎。 渗出性腹膜炎。 毒素性腹膜炎。 化脓性腹膜炎。
2002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关于职业病的诊断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由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劳动者可在用人单位所在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职业病诊断证明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职业病诊断要结合职业史,现场危害调查等。
2002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关于职业病的诊断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由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劳动者可在用人单位所在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职业病诊断证明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职业病诊断要结合职业史,现场危害调查等。
2002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