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4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请愿的内容、方法等,都由各国的具体法律加以规定。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卞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2.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3. 政治思想

【答案】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理解:

①政治思想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各个成员。

②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问题的理J 医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的手段。 ③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④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心理相比,它是一种显象的政治文化。

⑤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4.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

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它小同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集团等概念。从社会利益关系方面来看,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建立在多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政治权力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治决策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使得人民要求以特定的社团组织方式向政治权力表达自己的特定利益和要求,进而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人民的利益; 从政治权利的作用来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组织体现。

5. 政治参与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②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③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④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⑤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6. 国家机构

【答案】国家结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国家形式问题不同,如果说国家形式关涉的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组织结构和权力配置,是从宏观上来描述和分析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国家机构所关涉的则是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是从微观上解剖和认识各个国家机关的组成、权力和职能,更注意各国家机关的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显然,国家机构和国家形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对国家机构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国家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与国家机构的概念相关的还有政府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谓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的整体,狭义的政府则仅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说来,当人们使用“政府机构”这个概念时,多是指狭义的政府即国家的行政机关,更为狭义的则是只是用来指中央行政机关。

7. 国家契约说

【答案】国家契约说是指国家来自人们之间订立的契约的观点。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坞鲁。至16-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国家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

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国家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8. 政治科学

【答案】政治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

二、辨析题

9.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政治文化作为潜在的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同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1)政治认知性成分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知识,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这本身就反映了认识主体的政治取向。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政治情感性成分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这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对行为客体及环境的内心体验,表现为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疏之感、信疑之感。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i 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他们的宗教或. 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理想。政治评价标准的变化往往表明政治体系对发展目标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政治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决定着社会成员对其政治行为的取舍。 政治文化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