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化学通讯对于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以室内繁殖的F1-3代棕色田鼠为实验动物,通过行为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尿液在性别识别、个体识别、亲缘识别中的功能;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初步分析了尿液中化学信号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以Fos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探讨了不同气味刺激后棕色田鼠嗅球和副嗅球神经元活动,从而初步探讨了两大嗅觉系统的功能。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尿液的条件下,通过研究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在同性及异性尿液气味源刺激下的行为及尿标记数量差异,探讨了棕色田鼠尿液在个体性别识别中的作用和尿液中挥发性成分及非挥发性成分(如主要尿蛋白等)在个体性别识别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棕色田鼠在直接接触条件下对于异性尿液的探究时间及频次显著多于对同性尿液的探究时间及频次,在异性尿液侧的尿标记行为显著多于在同性尿液侧;而在非直接接触条件下,棕色田鼠对同性及异性尿液的探究时间及频次,尿标记行为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棕色田鼠能够通过尿液进行性别辨识,棕色田鼠尿液中吸引异性的化学信号物质可能是尿液中的低挥发性物质,或者非挥发性与挥发性分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雌雄棕色田鼠通过尿液进行性别识别中存在性二型。
2.应用行为学方法,通过研究棕色田鼠在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熟悉异性和陌生异性尿液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探讨了棕色田鼠尿液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在个体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直接接触的条件下,棕色田鼠对熟悉异性鼠的尿液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而在非接触情况下这种倾向却不明显;雌雄棕色田鼠在非接触情况下共处7天后,在直接接触尿液时,雌雄鼠都对熟悉异性鼠的尿液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结果表明:棕色田鼠不但能够在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识别熟悉和陌生异性鼠尿液,而且能够通过感知个体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从而对陌生的异性个体形成记忆,在以后通过其尿液对其进行识别,而在此过程中尿液中非挥发性成分可能也起着一定作用。
3. 以尿液为气味源,通过研究同巢同胞、非同巢同胞、单亲抚养幼仔的亲缘识别行为,探讨了尿液在亲缘识别中的作用及棕色田鼠亲缘识别的机制。(1)同巢同胞:棕色田鼠在同胞鼠尿液侧访问的时间显著多于其对非同胞尿液的访问频次。而访问时间则根据访问者的性别不同有所不同:雌性对于同胞鼠的访问时间显著多于对非同胞鼠的尿液的访问时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