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二) ... 7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三) . 13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四) . 18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803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五) . 22

一、名词解释

1. GDP 与GNP

【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与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2.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则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 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

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 自然失业率

【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日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下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它可以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二、论述题

5. 结合克鲁格曼提出的“三难悖论”,分析中国资木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不可能三角形)

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

【答案】(1)三难悖论的含义

三难悖论也称三元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日标。其中,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 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稳定;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

(2)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国这种经济大国来说,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独立性。因此,根据三难悖论,资本的自由流动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不能同时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同时进行。

目前,我国实行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管制资本的流出流入。因此,理论上还没有遇到不可能三角形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加,资本逐步或明或暗地实行

了自由流动,这必然会倒逼我国汇率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表现出来的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或者贬值压力。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紧密联系的,在两者不能同时改革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使得后改革者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统一考虑两者的改革,不能顾此失彼。

(3)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前景

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影响力来说,独立的货币政策、自由的资本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必然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过程则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逐步实行。总体上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应该是渐进式的,而在适当的时候则需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首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要一定的金融条件,要充分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给国内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带来的风险。因此,需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其次,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达到一定程度时,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开放不同,资本市场的开放实际上是包括很多子项口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则没有这种阶段性。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金融环境比较成熟; 第二,资本市场应该一定程度上已经开放; 第三,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在满足这些基本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由目前的实质固定汇率制度改为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6.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F.E.Kydland )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答案】“时间不一致性’

(E.C.Prescott )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小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 时间,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人化。

三、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