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植食现象

【答案】植食现象是指动物(专食植物的称植食动物,兼食动物的称杂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

2. 基因工程。

【答案】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通过载体或其他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3. 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答案】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増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4. 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是动物界最常见最简单的一种学习类型。当刺激连续或重复发生时,会引起动物反应的持久性衰减,最后可完全消失。

5. 光合膜。

【答案】光合膜是组成类囊体的膜,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6. 维管系统。

【答案】维管系统是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7. 无丝分裂。

【答案】无丝分裂是一类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的细胞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首先细胞核分裂,进而细胞质分割,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8. 诱变育种。

【答案】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

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二、简答题

9. 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主要区别在于:

(1)细胞凋亡有典型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染色质凝集与边缘化,DNA 在核小体间发生降解。细胞膜内陷,包裹各种细胞器等胞内物质,形成凋亡小体,然后,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吞噬,整个过程无胞内物质泄漏。

(2)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坏死表现为细胞胀大,细胞质膜及膜系统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 随机降解,不充分,常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

10.简述限制因子和最低量定律。

【答案】(1)限制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限制因子是指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时,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任何生态因子。

(2)最低量定律: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每种生物若要生长都要求有它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态因子,当这些必需的生态因子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量降至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限度(即成为限制因子),而其他必需生态因素的量供应得很充足时,该生物的生长速度主要受这个或这两个限制因子的限制,这就是最低量定律。

11.举出三种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答案】(1)改良半夜法:主要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干重的增加。

(2)红外分析法:原理是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的浓度与红外辐射能量降低呈线性关系。

(3)氧电极法:氧电极由铂和银构成,其外套有聚乙烯薄膜,外加激化电压时,溶氧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产生扩散电流,溶氧量越高,电流越强。

12.简述什么是补体反应?

【答案】补体是体液中一系列蛋白质分子;非抗体、无活性;激活后经复杂的级联反应形成破膜复合体;附于靶细胞(细菌)膜上,穿膜水溶性小孔道:小分子自由出入、大分子被阻留,靶细胞浓度升高;水分子渗透到靶细胞,使靶细胞涨破、死亡。

13.从消化方式、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谈谈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演化发展。

【答案】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包括消化和吸收,消化分为胞内消化和胞外消化。

(1)单细胞原生动物和海绵都是将食物颗粒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的,称为细胞内消化,其整

个摄食过程: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

(2)腔肠动物(水螅)是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的动物,但腔肠动物的细胞外消化并不完全,还同时保留着细胞内消化的能力。

(3)扁形动物涡虫的细胞外消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消化道起着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消化道分支越多,消化吸收的面积就越大,运输效率也越高。涡虫的消化道只有一个开口,口位于腹面近体后,咽为肌肉质长管状,能从口中自由伸出. 用以捕捉食物,咽后为肠,分3支主干,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末端为盲管,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要从这个开口排出,是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4)蚯蚓、昆虫以及其他高等动物消化道有口和排泄废渣的肛门,提高了消化和吸收的效率,是完全的消化道。此外,消化道还分化成几个不同功能的部分。

14.根据进化顺序,说明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动物名称,并注明相应的进化上重要进步特征。

【答案】脊索动物门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见下表

脊椎动物分为以下几纲:

(1)圆口纲:无颂,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2)鱼纲:分为软骨鱼亚纲和硬骨鱼亚纲。前者出现上下颂,体被盾鳞,出现成对的鳍,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后者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3)两栖纲:由水上陆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5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呼吸。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4)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角质骨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

(5)鸟纲: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翔生活。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恒温,卵生。与哺乳类共称为恒温动物。

(6)哺乳纲: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

三、论述题

15.综合生命起源的几个主要假说,并阐明你的观点。

【答案】(1)生命起源的几个主要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