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理工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群绝灭。
【答案】集群绝灭是指大量物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的绝灭,其规模和绝灭速率都要大大超过常规绝灭。
2. 显性基因。
【答案】显性基因是指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3. 不完全花。
【答案】不完全花是指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例如:黄瓜。
4. 配子体。
【答案】配子体是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的、具有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5. 水培法。
【答案】水培法是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溶液中并通入空气进行培养的方法。
6. 脊索动物。
【答案】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它们都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它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
7. 端粒。
【答案】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特定的DNA 序列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的正常复制至关重要。
8. 联会复合体。
【答案】联会复合体是指配对染色体之间的特殊结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在减数分裂中有使两个染色体紧密靠拢的作用。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自主神经系统的含义:(1)外周神经控制内脏的活动的部分;(2)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一一拮抗作用;(3)不受意志控制;(4)受中枢神经系统密切控制。
10.生物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1)特定的组成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所组成的。
(2)新陈代谢,在生活的生物体和细胞内存在着无休止的化学变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这些化学反应的总和称为新陈代谢,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得自由能来驱动化学反应。
(3)稳态和应激性,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条件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幅度之内,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这一特性称为稳态;体内或体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都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这些变化,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这一行为称为应激性。
(4)生殖和遗传,任何一种生物个体都不能长久存活,它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生物界有多种生殖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将全部遗传信息通过细胞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5)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是细胞体积或数量的增长。发育是和生长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多细胞生物的生活史中,发生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性成熟、衰老等。
(6)进化和适应,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往往会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变异。
11.试述高等植物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答案】根由初生组织分化而来,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三个部分。 (1)表皮是指最外层紧密排列的细胞,覆盖着整个根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不角质化或仅有薄的角质膜,允许水和溶质通过,部分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有利于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幼根表皮的吸收作用比保护作用更重要,因此根的表皮是一种吸收组织。
(2)皮层是指表皮与中柱之间的基本组织系统,主要由多层体积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藏淀粉等营养物质,具有贮藏作用,还和接受通过表皮进入根部的矿物质。皮层分为内皮层和中柱鞘。水生和湿生植物在皮层中可形成气腔和通气道等通气组织。内皮层凯氏带使根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的薄壁组织,还有合成氨基酸、植物激素、植物碱、有机氮的功能。
(3)维管柱位于根的中央,是维管组织形成的圆柱体,木质部细胞位于中柱的中心。维管柱担负物质运输,支持固定作用,还参与代谢反应。
12.为什么光呼吸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
【答案】
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的反应,这种反应需叶绿体参与,仅在光下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光呼吸底物乙醇酸主要由光合作用的碳代谢提供。
Rubisco 是双功能酶,光呼吸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Rubisco 的性质决定的,
它既可催化羧化反应,又可以催化加氧反应,即
加氧与羧化反应的抑制剂。因此在用的底物。
13.简述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组成。 和和竞争Rubisco 同一个活性部位,并互为又可作为光合作共存的大气中,光呼吸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伴随发生,既相互抑制又相互促进,如光合放氧可促进加氧反应,
而光呼吸释放的
【答案】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血进入大动脉。大动脉沿胸腹背面正中线后行,一路分支,从大动脉到动脉、小动脉,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而深入到各器官组织中。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在完成了和各器官组织之间的气体和物质交换之后,从毛细血管经小静脉、静脉、大静脉,而流回右心房。这就完成了一次体循环。
(2)肺循环:右心室的
网,其中血液从肺泡吸收
新的一轮体循环。
(3)冠状动脉循环:大动脉在离开心脏处分出左右2个冠状动脉,在心脏厚壁中分支而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心脏壁的各部分。血液在毛细血管网中与心脏壁组织实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然后流入小静脉、冠状静脉等,最后流入右心房。供应和运输心肌营养。
14.以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
【答案】(1)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2)两栖纲:—心房、一' 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3)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纵隔,不完全双循环;
(4)鸟纲、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以上各纲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与脊椎动物及其心脏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将血从肺动脉流入肺。肺动脉在肺中多次分支,最后成为毛细血管排入给肺泡。血经肺静脉而流回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开始
三、论述题
15.试述什么是生物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1)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同种个体构成的一个繁殖单位,它们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元,它可通过新生个体的不断补充而得以延续、发展,因此种群又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2)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各种生物的种群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特成分、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即为群落。
(3)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称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具自组能力和自我调控功能的生态学功能单位。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场所统称为生物圈,它是一切生态系统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