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611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2. 工作环境
【答案】工作环境是指真正与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作用的一般环境中较为具体的成分。公共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3. 时间序列分析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指随时间顺序而变化的观察值的集合)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 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
4.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5.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6.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7. 寻租
【答案】寻租是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它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它们往往成为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政府中的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利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寻租活动”。
寻租的特点主要有:①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②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 ④寻租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⑤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属于合法的寻租活动; ⑥行贿和走私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
8. 外部评价
【答案】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其可以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两种类型:①受委托进行的评价,是指政策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政策评价。②不受委托的评价,是指外部评价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或相关利益而自行组织开
展的政策评价活动。
二、简述题
9. 有学者认为“一切组织都是公共组织”,因此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没有本质的差异,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并不是一切组织都是公共组织,还存在着私人组织。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在本质卜是国家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也存在着非权威的作用)。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而其他组织则不具有这种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权威非政治权威,是非公权力的行使,可称之为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私人组织的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因此其管理行为受制于市场力量。私组织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往往不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通常是多元制衡的。公共管理过程,充满了政治的气氛,受到外在各种权威的影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与公共管理相比,私部门所受的制衡与公共管理不可比拟,而工商企业或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管理应当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否则,公共管理者便成为私利的谋取者,而不是公益的信托者。私人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但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并非完全处于对立的关系,有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为实现政府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但是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政府施政应受法的约束,确立了法律优位和法律保留的原则。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其更多的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
①垄断与市场。私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反之,公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公共部门往往缺乏竞争的压力。
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 而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