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面部表情,预搜索效应,视觉标记,注意捕获

  摘要


预搜索范式是Watson和HumPhreys1997年创立的,是目前研究视觉优先选择机制的重要方法。经典预搜索研究的实验范式采用三种实验条件:单特征搜索条件(single-feature search condition)、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form-color conjunction search condition)和预搜索条件(preview condition)。预搜索条件是首先呈现一部分无关项目(旧项目),1000ms后再呈现另一部分干扰项目和一个目标项目(新项目)。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是同时呈现所有项目,然后完成搜索目标项目的任务。研究发现,预搜索条件下对目标的搜索成绩显著高于特征联合搜索条件下的搜索成绩,接近于单特征搜索条件下的搜索成绩。也就是说,分两次呈现刺激时,首次呈现的刺激能被有效过滤,从而提高视觉搜索中的搜索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预搜索效应”。预搜索效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时程、旧项目变化等等。
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刺激,是同时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视觉刺激,包含着大量的信息。面部表情对人类的适应生存与社会交往有重要影响。以往对预搜索效应的研究主要以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本研究以面部表情为实验刺激材料,系统考察在面部表情的搜索中,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认知机制。研究采用标准的预搜索范式,共分三部分3个实验:
实验1采用预搜索范式,实验设计为3×3×2。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在中性面部表情干扰物中,搜索消极面部表情或积极面部表情的目标刺激,考察中性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实验2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范式,让被试在积极面部表情的干扰物中,搜索是否出现消极面部表情刺激,考察积极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以及积极面部表情能否被有效抑制。实验3采用与实验1和实验2相同的范式,要求被试在消极面部表情干扰物中搜索是否出现积极面部表情刺激,主要是考察抑制消极面部表情刺激时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
综合三个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讨论,本研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三个实验的结果来看,预搜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始终比全集条件下的反应时快而比半集条件下的慢,说明抑制面部表情刺激时获得了部分预搜索效应。
(2)典型的视觉搜索研究得出消极刺激存在加工优势,从本研究三个实验的结果来看,消极面部表情目标的搜索优势在基于时间进程的选择条件中仍然存在。
(3)实验2获得的预搜索效应比实验3获得的预搜索效应大。与抑制积极面部表情刺激相比,抑制消极面部表情刺激时占用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