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大学会计、财务管理等综合考试之财务管理基础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匹配型筹资组合

【答案】匹配型筹资组合,是指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分别与其资金来源相匹配的一种筹资组合。这种筹资组合的特点是:对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运用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匹配型筹资组合要求企业临时负债筹资计划严密,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相一致。这种筹资组合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与负债的期间相匹配,以降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和尽可能降低债务的资本成本。

2. 可转换证券

,又称可调换证券,是指在发行后一定时间内可按【答案】可转换证券(convertible security)

约定条件转换成发行公司的其他证券的合法性凭证。主要有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股票。可转换债券指证券持有者依据一定的转换条件,可将信用债券转换成为发行人普通股票的证券;可转换优先股票指证券持有者可依据一定转换条件,将优先股票转换成发

行普通股票的证券。此外,与可转换债券相类似的还有可交换债券。目前,我国只有可转换债券。

3. 换股

【答案】换股即以公司股票本身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付给并购方的一种兼并收购方式。根据换股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增资换股、库藏股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等。

相比现金并购,换股并购的优势在于:

(1)换股并购使得收购不受并购规模的限制。

(2)换股并购往往会改变并购双方的股权结构。

(3)换股并购避免了大量现金短期流出的压力,降低了收购的财务风险。

(4)换股并购可以取得税收方面的好处。

4. 展期信用

【答案】展期信用是指购货企业在销货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行取得的信用。

5. WACC

【答案】WACC 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故又称综合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个别资金成本X 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即权重)

对于权重的选择,可以选择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也可以利用市场价值为计算基础,还可以利用目标价值为计算基础。但是如果不特指,都以账面价值为计算权重的基础。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结构、个别资本成本和筹资费率。

6. 静态投资回收期

【答案】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这一指标衡量的是收回初始投资的速度的快慢。其基本的选择标准是:在只有一个项目可供选择时,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要小于决策者规定的最高标准;如果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时,在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小于决策要求的最高标准的前提下,还要从中选择回收期最短的项目。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 为投资回收期,为t 时期的现金流入量,为初始投资额。投资回收

期的特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投资的风险状况(投资回收期越长,投

,故在很长时间内被投资决策者们广泛运用。其缺点是:①资风险越高,反之,投资风险则减少)

投资回收期指标将各期现金流量给予同等的权重,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②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考虑了回收期之前的现金流量对投资收益的贡献,没有考虑回收期之后现金流量对投资收益的贡献;③投资回收期指标的标准确定主观性较大。

二、简答题

7. 估算现金流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估算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会涉及许多变量,并且需要企业有关部门的参与。一般来说,估算现金流量,最重视的是那些直接由投资方案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增量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在计算增量现金流量时,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沉没成本。由于沉没成本不是增量成本,它并不影响投资方案的取舍,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不应将它包括在内,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被指定用途或已经发生的支出。

(2)机会成本。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然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则是实施本方案的一种代价,即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便为既定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

(3)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在采纳一个新的项目后,该项目可能对公司的其他部门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的外在因素彼此问的交互影响,事实上很难准确地认定出来,但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仍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对净营运资金改变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当公司开办一次新业务且销量也因而扩大时,它对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而公司也必须筹措新的资金以满足这些项目的额外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扩充的结果,使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等流动负债也同时增加,而

它们的増加可以降低公司用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资金需要。

8. 试归纳说明利润预算和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

【答案】(1)利润预算是企业预算期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的综合预算,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的预算以及每股收益的预算。

①营业利润的预算。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等项目。因此,营业利润的预算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项目的预算。

②利润总额的预算。在营业利润预算的基础上,利润总额的预算还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预算。

③税后利润的预算。在利润总额预算的基础上,税后利润预算还包括所得税的预算。

④每股收益的预算。在税后利润预算的基础上,每股收益的预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预算。

(2)财务预算是最为综合的预算,构成内容全面而复杂,主要包括短期资产预算、长期资产预算、短期债务资本预算、长期债务资本预算和股权资本预算。

①短期资产预算。企业一定时点的短期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项

目。因此,短期资产预算主要包括现金(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的预算。

②长期资产预算。企业一定时点的长期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因此,长期资产预算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预算。

③短期债务资本预算。企业一定时点的短期债务资本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项目。因此,短期债务资本的预算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项目的预算。

④长期债务资本预算。企业一定时点的长期债务资本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因此,长期债务资本的预算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的预算。

⑤权益资本预算。企业一定时点的权益资本(股权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因此,股权资本的预算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的预算。

9. 分析说明MM 定律。

【答案】MM 定律是由美国著名财务学家Modigliani 和Miller 共同提出的理论,MM 理论指出:由于企业价值只取决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MM 定律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致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对股东最有利。MM 定律可以分为有税条件下的MM 定律和无税条件下的MM 定律。

(1)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1, 即资产价值的维持和创立与其筹资来源的性质无关,其实质内容是强调企业价值是由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实际资产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决定的。

(2)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2,即股东所要求的收益率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