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解放日报》改版
【答案】《解放日报》在1942年4月1日改版,改版后报纸面目一新,这天的报纸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并发表了社论《致读者》。社论严肃地检查了过去宣传报道工作中脱离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实际等方面的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要求记者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多写群众活动,多发掘新鲜事物,多报告具体事实。该事件对记者转变作风起了决定作用。
2.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3. 客观报道
【答案】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4. 特派记者
【答案】特派记者是指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一度称特派员。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报社、通讯社)、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特约记者不同。特派记者一般负有较重的责任,到一些特殊的地区、单位去采访。与一般记者相比,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身体状况都更强。
5. 新闻职业道德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又称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或者说,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一般以“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记者信条”等形式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以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容大致有:社会责任、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等,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6. 新人物
【答案】新人物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作新人物。先进人物和新人物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人物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之列,而且可以这么说,先进人物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
7. 出镜记者
【答案】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 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8. 观察力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9. 新华社
【答案】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成立于193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也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10.范长江
【答案】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成为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
11.事件追踪采访
【答案】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2.报道思想
【答案】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的用于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主要是
解决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不应该怎样报道等问题。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
二、简答题
13.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此新要求?
【答案】新时期的军事新闻采访要求有:
(1)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我国己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军事新闻,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变化,其报道的题材重点也应由原先的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移到军事现代化的方面来。
(2)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在现代战争的条件及要求下,部队如何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实现国防现代化,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的。
(3)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处于和平时期,大仗基本没有,但边境上的小打小闹时有发生。因此,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在今天就带有新的特点,即政治性更强,策略性也更需讲究。这是因为,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与坏,事关重大。
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口子开小些,而挖掘则深一些。口子开小些,即抓住一场小战斗和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一个人落笔; 挖掘深一些,即着重写我军指战员为祖国、为正义而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和我军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的现代化战斗力。
(4)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分慎重,严防泄密,这是军事记者特有的业务修养之一。要做到守密,除了记者加强保密观念以外,比较恰当的具体做法是,报道时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即记者多从场景、气势人笔,多从我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着眼,让人们看到的是我军现代化的风貌,感受到的是现代化军队及其作战的规模、气势与神威,而回避对武器性能、操作要求、具体指挥与组织技能等方面的披露。
(5)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我国军事记者有着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传统,他们在采访时雷厉风行,深入火线,不避艰险,抱定随时以身殉职的态度,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不少记者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代军事记者应当继承这一传统,这是因为,战场上或是演习场上,风云莫测,瞬息万变,记者若没有亲临火线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难以搞好军事报道的。
14.地方记者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答案】由于地方记者做群众工作的任务相对来说要重一些,下面我们就着重谈谈地方记者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