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10 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18 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26 2018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32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证券组合(market port folio)
【答案】市场证券组合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与整个资本市场的构成完全相同的有价证券组合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股票及存款单等。证券组合的分类通常以组合的投资目标为标准。证券组合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避税型、收入型、增长型、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货币市场型、国际型及指数化型等。投资者构建证券组合的原因主要有:①降低风险。资产组合理论证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②实现收益最大化。理性投资者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厌恶风险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投资者力求在这风险和收益中达到可能的最佳平衡。如果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资产,他只有有限的选择。当投资者将各种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就会有无限多种。这为投资者在给定风险水平下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了机会。当投资者构造证券组合来平衡风险和收益时,他能够得到比投资单个资产更为满意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具体来说,市场证券组合具有如下特点:(1)市场证券组合包含了资本市场上全部种类的上市证券; (2)每一种证券在市场证券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与该种证券的总市值占整个资本市场总市值的比重相等。
2. 利率管理体制
【答案】利率管理体制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一国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决定了其利率管理体制。利率管理体制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在直接管理体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并进行监督检查:在间接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由市场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运用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
3. 国家债务(government debt)
【答案】国家债务是指政府作为借债主体(债务人)所形成的债务。国家债务最初源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政府主动调节经济的一种筹资手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国债具有三力一面的积极意义:①具有反通货膨胀作用。当财政出现赤字时,若不用借债弥补,那就只能依靠扩大货币供应,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用国债弥补赤字属于购买力转移或结构调整,社
会需求总量不变,但能防止出现通货膨胀。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出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虽是一个长期性的总的原则,但一经确定就有较强的刚性,难以因经济的临时或短期波动而削减,相反,经济萧条时财政收入减少了,但为了社会稳定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财政支出还得增加。国债解决了这种一减一增的矛盾,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的一个力一面。另一方面,与这种消极应付不同,国债还可以用来筹集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建设需要的资金,这更是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无以替代的积极作用。③国债及其市场的发展还能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手段。国债本来属于财政政策范畴。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又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三大传统手段中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国债市场是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部。
4. 国际收支失衡(Balance of Payments Disequilibrium)
【答案】国际收支失衡也称“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收支所发生的顺差与逆差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五类:①周期性不平衡:即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货币性不平衡:即由货币供给引起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结构性不平衡:由一国内部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国际需求结构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④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进出口的季节性、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表现为顺差形式,外汇储备就增加,对外支付能力也增强; 如果表现为逆差,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尤为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节,以使之趋于平衡。
5. 信用配额
【答案】信用配额是政府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它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供给相对于需求极为不足,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二、简答题
6. 简述国际金融风险传递与扩散的机制。
【答案】(1)国际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爆发往往是内外因素的合成,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环境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外部风险的输入,一国或一地区爆发金融风险,然后又通过相关途径再向国际金融市场和关联国家传输,存在一个“输出一输入”机制。研究国际金融风险的传递与扩散机制,透析金融风险的传导过程,对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国际金融融风险传递与扩散途径有:汇率风险的传递、利率风险的传递、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传递和社会公众心理预期。
①汇率风险的传递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使用外汇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利益的机会或可能性。汇率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浮动汇率的存在和对外计价结算使用外币,汇率风险有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交易风险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因汇率变化而引起实际损益的可能性,包括外汇买卖风险(金融性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商业性风险); 会计风险是指企业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外币)转换记账货币(本币)时,因汇率变化而呈现出账面损益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收入减少的潜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传递往往是由于某些主要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引起相关国家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口本政府实行的口元贬值和低汇率政策使美元汇率升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美元升值不可避免地使与美元挂钩的泰国株等货币被高估,导致国际投机者的冲击,危机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迅速传递到东盟各国,殃及大部分亚洲国家。
②利率风险的传递原理是由于某些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引起相关国家货币利率剧烈波动,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例如,一些国家为了吸引更多外资采取偏离产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的高利率政策,但在实际中当存款和贷款利率太高时,银行要支付存款人较高的利息,当贷款利息大大高于产业平均资金利润率时,借款企业难以承受资金成本,归还商业银行贷款利息中的一部分是来自新贷款的转移,导致高利率下的商业银行虚假收入。这种高利率泡沫是提高利率与相对低的企业效率之差在银行中形成,也是虚假利息收入在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积累。一旦这种虚假收入的泡沫链断裂,必然造成国内金融秩序的混乱,由于大量资金是依靠吸引外资,金融秩序混乱通过外资向国际金融市场传递。
③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传递是由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往往伴随货币不断贬值,使该国在经济上遭到重创,国内经济萎缩,外汇减少,外贸进口下降,导致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出口减少,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对于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出国旅游的游客大大减少,使相关国家的服务贸易收入、特别是旅游收入减少,使旅游发展型国家不同程度陷入困境。
④社会公众心理预期是社会公众对金融危机预测所产生的恐慌心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所形成的冲击波,具有扩散性与破坏性。在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对金融危机非常恐惧,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惊慌失措,股市一落千丈使资产极度缩水,如果政府缺乏有效金融监管和金融救助措施,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7. 如何理解关于“总供给曲线AS 是向上倾斜”的论证?
【答案】总供给曲线AS 是一条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出水平正相关的曲线。价格水平P 与总产出水平Y ,在短期内为正相关,这就决定AS 曲线向上倾斜。
价格水平与产出正相关的原因在于,价格的提高通常并不立即伴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至少并不立即伴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同比例的提高,从而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增大。利润增大则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